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

ID:8499843

大小:2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30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_第1页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_第2页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_第3页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_第4页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赵健康 【摘 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传奇般的故事, 而且是离奇故事背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张爱玲的小说除了苍凉,更多的是缺憾,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找不到完美,她的小说充满了家庭的残缺;爱情的残缺;人性的残缺,并指出了残缺的原因。    【关键词】 张爱玲;家庭的残缺性;爱情的残缺性;人性的残缺性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构筑了一个“张爱玲的世界”,那是一个荒凉的世界,一个残缺的世界,一个荒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找不到完美与温暖,所有一切都是残缺的。家庭、爱情、人性没有一样是完美的,就像张爱

2、玲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长满了虱子。” [1]   一、 家庭的残缺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向来是以男性为主体的。从古到今,都是男性在家庭中处于家长地位,是权威的象征。而张爱玲的小说则消解了男性的主体意识。一方面,“以‘空缺’的否定形式否定父权及父权家庭,即以‘构想父亲的不存在’,父亲形象的‘摧毁’,父权的消失,以及伴随而来的父权家庭的‘消亡’,模糊与‘不存在’,否定它们的存在。”[2]男性家长的缺席造成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不完整。《创世纪》、《倾城之恋》、《怨女》、《留情》等作品都是“无父文本”,父亲形象的消失,使老太太们替代了家长的位置,行使着男性家长的权力

3、和意志。像《创世纪》中的匡老太太,《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怨女》中的姚老太太和《留情》中的杨老太太,她们成为家庭里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说明家庭的不团圆。另一方面,小说对出场的男性的阉割,致使小说里没有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男性。张爱玲大力丑化和矮化男性,所以在她笔下的男性,要么身体残废,要么精神残缺。《金锁记》里的姜二爷,七巧说他“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哪!”“那样儿,还成个人吗?还能拿他当个人看?”姜二爷是典型的身体残废男性,而《沉香屑·第一炉香》中“靠妻子卖淫养夫”的乔琪,《花雕》中“是酒缸里泡着的孩尸”的郑先生,《茉莉香片》中“畏

4、葸的阴沉的白痴似的”聂传庆,还有《创世纪》中的匡仰彝,《怨女》中的姚二爷,《多少恨》中的虞老先生,他们是精神残缺的形象。从表面上看,他们的肉体生命还很强盛。但他们的精神生命早已被腐蚀,他们只是一些没有灵魂的苍白生命,只是一具丧失了精神生命的行尸走肉。他们无所作为,空虚无聊,虚荣懦弱,已失去了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毅力和英雄气概等男性特征。他们的人格已被扭曲异化,精神萎缩麻木。他们的身上已失去了男性在家庭中的主体性与权威性。总之,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男性在家庭里的地位已从中心走向边缘,甚至是消失,致使家庭阴盛阳衰,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性。家庭的残缺还表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上

5、。传统意义上的家是充满亲情与温暖的地方,是人的心灵避难所。张爱玲解构了传统意义的家。她笔下的家没有亲情,没有爱,只有冷漠与利益。他们把自己的利益看的至高无上,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视对他人的伤害。《倾城之恋》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虚伪的亲情。白流苏的几个哥嫂花光了她的积蓄,便想把她赶出家门,四嫂不惜口舌相伤,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白流苏伤心地告诉母亲,得到的却是母亲冷漠的眼神。白流苏感到很绝望,不得不找一个男人来保障自己的生存,于是不顾一切抢走范柳原。《花雕》里的家更是充满自私与卑鄙,虚伪与残忍。女儿重病缠身,母亲为了不泄露自己存有私房钱,便不给女儿买药,忍心看着女儿慢慢

6、病死。父亲则说“我花钱可得花得高兴,苦着脸子花在医药上,够多冤!这孩子一病两年,不但你,你是爱牺牲,找着牺牲的,就连我也带累着牺牲了不少。不算对不起她了。肥鸡大鸭子吃腻了,一天两只苹果——现在是什么时世,做老子的一个姨太太都养活不起,她吃苹果!我看我们也只能这样了。再要变着法儿兴出新花样来,你有钱你给她买去。”[4]亲人与亲人之间只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家”也成了简单的抽象符号。   二、 爱情的残缺    张爱玲是一个孤傲而有个性的人,她俯视这个世界,除了爱情,爱情是唯一值得她仰视的东西。张爱玲自身脱离现实的纯粹爱情,是茫茫人世间的一种神圣的、超凡脱俗的真爱。张

7、爱玲曾说:“有些女人本来是以爱为职业的。”然而,在她的小说里却找不到一份真正完美的爱情。张爱玲用力消解爱情神话,有意识地反爱情故事,以爱情的世俗性与虚伪性来消解爱情的神圣性与纯洁性。张爱玲的笔下没有一段爱情是美好而又圆满的,就像她所写的“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张爱玲笔下爱情的残缺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爱情的异化。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大部分都是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者。她们往往把自我利益放在第一位,决不会对“爱情”顶礼膜拜,无私奉献。爱情对她们来说,只是获取利益和满足欲望的工具,婚姻也不是爱情的升华,而是人们借以生存的栖息之地。对于白流苏

8、,曹七巧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