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教师用卷)

2016年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教师用卷)

ID:8503795

大小:511.2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3-30

2016年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教师用卷)_第1页
2016年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教师用卷)_第2页
2016年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教师用卷)_第3页
2016年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教师用卷)_第4页
2016年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教师用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押题精粹历史(教师用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金太阳高考押题历史本卷共53题,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35小题,非选择题17小题。一、选择题(35个小题)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答案:夏

2、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早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故A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治取代,宗法制并没有使其延续,故B项错误;宗法制带来的世卿世禄制,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缘关系不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故D项错误。2.据《左传》记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这反映了A.盟约成为周王与诸侯的关系准则B.周王与部分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C.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D.成王通过签订盟约成为

3、天下共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所以出现成王“赐之盟”可知,二者关系近乎平等,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题干反映的不是宗法制,排除C项;D项中的“天下共主”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3.贞观元年,唐太宗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比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据此可知,唐太宗认为            A.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4、  B.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C.中书省门下省不应互相牵制   D.三省六部制导致了亡国危机答案:B解析:由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可知,唐太宗表明三省六部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以相监察”,并通过门下的“驳正”来避免“中书诏敕或有差失”。但在实际实行中却成了“护己之短”,成为“兆民之深患”,可见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无从体现,材料并未表明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唐太宗并没有认为中书省和门下省不应该相互牵制,C项不符合题意。D项曲解了唐太宗的意思,排除。4.下表摘自杨志玖《中

5、国古代官制讲座》,属于这一官制的行政官员是行政职能行政含义1.传旨或述旨奉谕与某人者2.内阁奉上谕谕旨之特降而宣示中外者3.奉旨因奏请而降者4.明发交内阁传抄者A.秦朝御史大夫B.明朝内阁大学士C.唐朝六部尚书D.清朝军机处大臣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中“传旨或述旨”“内阁奉上谕”可知,该行政官员负责皇帝谕旨的下达;“因奏请而降者”“交内阁传抄者”说明该行政官员可以向皇帝奏报文书,其权限在内阁之上,据此可判断出该行政官员为军机大臣,故选D项。其他选项均与材料不符。5.光绪二十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

6、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A.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清朝光绪年间,中国外交逐渐融入国际体系,表明晚清外交在西方的冲击下发生重大变化,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晚清外交的变化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变化,B项误读材料,排除;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中的“中体西用”与材料没有关系,也排除。6.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

7、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A.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B.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增长极快,与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故B项错误;宋代南方经济增长极快,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小农经济的稳定性,故D项错

8、误。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