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洞洞挖与开挖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取水洞洞挖与开挖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ID:8527546

大小:204.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3-31

取水洞洞挖与开挖支护工程施工方案_第1页
取水洞洞挖与开挖支护工程施工方案_第2页
取水洞洞挖与开挖支护工程施工方案_第3页
取水洞洞挖与开挖支护工程施工方案_第4页
取水洞洞挖与开挖支护工程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取水洞洞挖与开挖支护工程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取水洞洞挖与开挖支护工程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取水口布置与左岸,观礼平台下面偏下游位置,取水洞横穿大坝,取水洞衬砌后断面尺寸为直径2米的圆形,开挖为马蹄形,浇筑为圆形,进口底板高程为396.10m,低于正常蓄水位32.9m出口底板高程395.81m,取水隧洞纵坡为0.1%。取水隧洞进洞桩号取0+000.00,出口桩号取0+300.44,洞身总长300.44m。取水隧洞进口引渠长20m,衬砌厚度为0.5m;闸室段长20.3m,衬砌厚度为3m;取水洞进口渐变段长度10m,衬砌厚度为0.5m-0.3m;经过7.1m的直段后

2、变为转弯段,转角52.43°,转弯段长度13.73m,转弯半径15m,衬砌厚度为0.35m;其后为直段,直段长237.37m(其中49.17Ⅳ类、188.2mⅢ类),衬砌厚度为0.35m-0.3m;经过237.37m的直段后又变为弯段,转角为14.37°,转弯段长度3.76m,转弯半径15m,衬砌厚度为0.4m;其后为直段,直段长为19.48m,衬砌厚度为0.4m;变为渐变段,长度为9m,衬砌厚度为0.5m。共有Ⅲ类、Ⅳ类、Ⅴ类围岩,其中Ⅲ类围岩长191.96m,Ⅳ类围岩长70m,Ⅴ类围岩长38.48m。2工程地

3、质取水隧洞位于大坝左岸,通过该隧洞为下游干渠输水。主要由进口闸室段、洞身段和出口闸房段组成,洞径2m,圆形。洞线方向前段为S86°33′E,中段为S34°8′E,后段为S19°46′E,隧洞全长299.4m,进出口底板高程分别为395.6m、395.31m。现以下引Ⅰ剖面设计挂口桩号为0+000,向上游为负,向下游为正,工程地质条件分段阐述于后。第一段:进口闸室段,桩号为0-016~0+000。位于大坝左岸下坝6轴线上游约100m处缓坡地带,地面高程405~418m,地形坡度17°。地表覆盖0~5m崩坡积块碎石土

4、,下伏基岩在高程405m以上为T3xj4-(3)层砂岩,以下为T3xj4-(2)层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强、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5m和6m。设计建基高程393.1m,闸基为新鲜粉砂岩,厚3~4m,其以下为砂岩,其能满足建基要求,但建基面一带分布有层间挤压错动带G108(厚0.1~0.3m),建议对其清除处理。29闸室开挖边坡高度约21~33m,闸室靠山一侧及隧洞进口边坡岩体为风化岩体,上部为砂岩,下部为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边坡整体稳定性好,但局部发育平行岸坡卸荷裂隙,对边坡稳定不利,施工中应采取护坡措施,并设置马

5、道。第二段:洞身段,桩号为0+000~0+299.4,长299.4m,洞身垂直埋深20~40m、侧向水平埋深约30m。根据左岸钻孔、平硐资料分析表明,隧洞一带地下水位较低,对施工影响不大,但施工中局部仍有股状地下水出露的可能,施工应考虑排水措施。桩号0+000~0+010段2倍洞径围岩为T3xj4-(2)层风化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围岩分类为Ⅴ类,稳定性极差,应及时支护。桩号0+010~0+085段为T3xj4-(2)层新鲜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G108、G109和G210三条层间挤压错动带,岩石层理较发育,

6、围岩分类为Ⅳ类,易产生脱层掉块及小坍塌,应加强支护并及时衬砌成洞。桩号0+085~0+274段围岩为T3xj4-(3)层新鲜砂岩,上覆岩体厚度较大,属Ⅲ类,成洞条件较好。桩号0+274~0+299.4段围岩为洞室底板、边墙及顶拱为T3xj4-(3)层新鲜砂岩,但洞径2倍洞径为风化岩体,属Ⅴ类,稳定性差,应及时加强衬护处理。由于洞室40m左右以下围岩分布有煤层,且本工程程区为高瓦斯分布地区,因此在隧洞开挖时应重视瓦斯监测及系统通风措施。第三段:闸室及消力池段,桩号为0+299.4~0+322.4,基岩裸露,为T3x

7、j4-(3)层砂岩,闸室及消力池建基面岩体新鲜,满足地基持力层要求。边坡开挖深度约20m,两侧边坡岩体强~弱风化,完整性相对较差,建议施工中对开挖边坡应采取必要的护坡处理措施。消力池底板及边墙为新鲜~弱风化岩体,强度不高,局部裂隙较发育透水性强,建议进行全断面抗刷衬砌处理。3水文气象条件3.1水文越溪河流域现有水文系统雨量站5个,水文站一个,另有小井沟水库专用水文站1973~1990年有雨量、流量等资料。29越溪河流域雨量丰沛。据统计,流域多年平均雨量1071.3mm,年最多降水量1537.7mm(1974年,观

8、音站),年最少降水量560mm(1972年,百花站)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下半年。据小井沟(水库)站15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053.1mm,其中5~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4.7%,而7~8二月暴雨多,降雨量站全年的42.9%;年最多降雨量1306.0mm(1979年),年最少降雨量802.3mm(1983年)。3.2气象小井沟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87km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