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

高二历史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

ID:8536468

大小: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31

高二历史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_第1页
高二历史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_第2页
高二历史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_第3页
高二历史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_第4页
高二历史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明朝的兴亡与清朝前期的强盛复兴高级中学冷伟[单元内容分析]单元地位明清两朝传统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独揽决策、行政大权,君主专制至于顶峰。明朝的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商品贸易有长足发展,但后期陷于深重危机,王朝统治在内外交困中土崩瓦解。清朝前期,统治者励精图治,稳固政权,发展生产,加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防卫和管理,一度颇为强盛。明清之际虽有过西学东渐的现象,但统治者的自大与保守终使帝国从海禁走向闭关锁国,拉开了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单元特征1.明清两朝是大一统的王朝,主要体现在:政治的大一统,君主专制的极盛;经济的大一统,经济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的繁盛;疆域的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思想的大一统,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盛行;文化的大一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对外的大一统,从海禁逐步走向闭关……这一切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的历史特征。内因:一是明朝是农民起义建立的王朝,清朝是满族入关建立的王朝,为了加强巩固统治的需要;二是明清处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后期阶段,体现出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外因,自明清始,世界局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体;欧美资本主义的兴起,使中国世界领先的地位逐步被取代;欧美的西殖东来,从反面促使明清统治者逐步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这又进一步导致中国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拉大。2.综合性强(中国古代社会的纵向联系),对比性强

3、(世界发生变化的横向对比)。由于这一阶段的世界历史模块的学习是在中国古代史模块的后面,因此,在明清历史的教学中,应突出当时的世界背景。这样不仅增强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认识,而且为下一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单元课程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明朝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统治(1368-1644)长达280年之久,这与朱元璋在开国初期确立的经济措施和政治政策密切相关。本课两目即从经济和政治来说明。面对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衰落凋敝的状况,朱元璋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致力于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明王朝的坚实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为稳固统治,朱元璋大力强化皇权。其废宰相设内阁

4、、建立厂卫等政治制度的建设,是自秦统一以来的皇权强化的极端发展;宣告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又是君主专制集权的极端体现。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明王朝自中期以后逐渐衰败,进入晚明更面临着积重难返,江河日下,内外交困的局势。本课从“内外交困的晚明政局”、“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三方面进行阐述。“内”主要体现于统治者的朝政腐败以及大肆收刮,激化社会矛盾。“外”主要体现为满清的崛起与南下,威胁明朝统治。其结果,李自成起义推翻大明王朝;清军入关并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至此,历史进入到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即清王朝的统治时期。第25课康乾盛世(上

5、)清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是满清少数民族建立的长达270年的大一统的多民族的王朝。清朝前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上也有所建树,被后人誉为“康乾盛世”。本课从皇权之盛、疆域之盛两方面予以凸显。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之盛的标志,雍正设置的军机处,至乾隆时期得到强化,这是皇权强化的一种极端形式。其主要特征在于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这在以往的各朝中确实是个先例,呈现皇权的空前加强。疆域之盛体现康、雍、乾三朝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使得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与发展,并为我国现行疆域和多民族的形成最终奠定了基础。第26课康乾盛世(下)“康乾盛

6、世”不仅体现在皇权之盛、疆域之盛,而且凸显于经济繁盛和文化昌盛。本课从经济和文化两个层次予以阐述,使“康乾盛世”的内容更趋完整。社会经济的繁盛是盛世的基础条件,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农业、手工业呈现出商品化发展的趋势,进而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繁荣。政权的稳固、疆域的巩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为文化的昌盛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文化上重视大型图书整理与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就是最好的明证。同时,大兴文字狱竭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造成了“万马齐喑”脱离世界潮流的严重后果。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本课从“朝贡贸易”和“民间海外贸易”突出明朝官方推行朝贡贸易,对民间实行海禁

7、后又开禁的特点。从“海禁到闭关”突出清朝从海禁到开禁再到闭关的政策走向。总之,明清两朝在对外关系上呈现出从海禁走向闭关的总体趋势。这与明清两朝的专制皇权的加强,自然经济的顽固,思想文化的压抑,对外交往的收缩有关;同时也与欧美资本主义兴起,欧美的西殖东来,从反面促使明清统治者逐步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有关。最终导致中国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拉大。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在欧商来华贸易的同时,由传教士带入的异质文化和科学技术也相继流入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