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产减值准则研究_论文

新资产减值准则研究_论文

ID:8536868

大小:20.9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31

新资产减值准则研究_论文_第1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研究_论文_第2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研究_论文_第3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研究_论文_第4页
新资产减值准则研究_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资产减值准则研究_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资产减值准则研究2017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旧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引进了公允价值的概念,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对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使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具信心,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一、新资产减值准则概述近年来,上市公司造假事件频频发生,其中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成为一些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常用手段,资产减值成了上市公司利润的“蓄水池”。旧会计准则对资

2、产减值会计核算只是作了少数几项特殊的规定,系统不够规范,还没形成独立的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范围上尚未形成明确一致的共识,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缺乏可操作性。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于2017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78号——资产减值》,与以往的规定相比,新准则更具有操作性。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了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界定了具体规范的范围,存货、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的投资以及商誉等资产减值的处理适用于该准则。新准则还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

3、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的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7/7新资产减值准则中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与旧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较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资产减值准则详尽地描绘了资产减值的内容与与资产减值相关的新概念,规定了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增加了可收回金额计量的操作性,新增资产组的减值处理,对减值损失的转回作出了新的规定,为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提供了依据。新资产减值准则首先引入了“资产组”概念,以前的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准备都以单项资产为计提基础,然而在日常实务中,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而难以

4、确定,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对于这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缺乏可操作性,这样的话,要求以单项资产作为计提减值准备的基础在操作上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新准则中“资产组”,的引入使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且规定了资产组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换,避免了因企业频繁更换资产组合导致数据缺乏比较性,误导报表使用者。其次,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上市公司不能通过资产减值的转回来调节利润,这也是新准则最大突破和优点了。第三,通过借鉴国际准则的资产减值计量基础,新准则引入了公允

5、价值的概念,使得资产减值在计量上更具有操作性。二、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和计量难度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当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取决于可收回金额。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证券交易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还不够成熟,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价格不能真正反映价值,导致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有较大的难度,较多地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另外,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其中资产组的可收回价值不仅需要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职

6、业素质,而且也会花费较多的成本费用。从以上可知,可收回金额的计算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和计量难度大。(二)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划分很难把握7/7新准则的主要变化之一就是引入了“资产组”与“资产组组合”等概念,准则规定资产组或资产组合的可收回金额如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按其差额确认相应的减值损失。资产组认定最关键的因素是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尽管新准则中规定了确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原则,并指出确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时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不得随意变更。但由于在确认资产组时要考虑企业的性质及内部管理等因素,使得资

7、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很难按照一个确定的标准划分。而资产组的不同划分方法,直接影响到应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执行该准则的难度,因而监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客观上可能诱使企业利用资产组的划分来操纵资产减值准备和经营业绩。(三)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披露不够完善7/7目前,计提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主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在资产负债表中,按其账面价值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来反映的是有关资产,在利润表中,则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确认的损失并没有得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