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林大桥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控制

浅析南林大桥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控制

ID:8538078

大小: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31

浅析南林大桥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控制_第1页
浅析南林大桥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控制_第2页
浅析南林大桥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控制_第3页
浅析南林大桥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控制_第4页
浅析南林大桥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南林大桥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南林大桥桥梁顶升施工工艺控制  摘要:桥梁顶升技术在国内应用已经相当成熟,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桥梁顶升技术在是一项理想的加固纠偏技术,在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长湖申线(浙江段)航道扩建工程湖州段南林大桥工程施工就桥梁顶升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对类似施工将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桥梁顶升技术;原理和分类;南林大桥顶升工程  Abstract:thebridgejack-uptechniqueindomesticapplicationhasbeenquitemature,throughlong-termpracticeprovesthatthebridgejack-upt

2、echniqueinisaidealreinforcementcorrectiontechnology,thepracticehaswideapplicationprospects.Combiningwiththelonglake“line(zhejiangsection)channelexpansionprojectofhuzhouNaLinDabridgeprojectconstructionperiodisbridgejack-uptechniqueapplicationhasdiscussedandsummarized,constructionwillhaveverystrongsim

3、ilarinstructionmeaning.  Keywords:bridgejack-uptechnique;Principleandclassification;NaLinDaroofupbridge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K9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桥梁顶升技术是利用千斤顶及其辅助设备,在不改变之前桥梁的整体形态前提下,将桥梁顺利安全地顶起升高至设计高度的一种较为新型的桥梁纠偏的技术。桥梁顶升的技术原理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对技术要求却比较高,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很十分关键。桥梁顶升技术一般可以按顶升所采取的方式,划分为分段顶升与整体顶升两

4、种形式。如果按照反力作用的位置可以将顶升技术划分为直接顶升和断墩顶升。桥梁顶升技术所包含的主要系统大致由千斤顶系统、顶升临时支撑系统、顶升限位系统、顶升反力系统以及顶升监控系统等组成。  1南林大桥顶升工程项目概述  湖州市南林大桥位于南浔开发区浔练公路上,北侧与318国道交接,分B、C两个匝道,南侧与泰安路交叉,主桥上跨长湖申线航道,为整体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该桥建于1997年,是连接运河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因航道等级提升,桥梁净空不满足航道要求,需将全桥整体抬升3.0米,并对南引桥进行调坡处理。  该桥建造时间较长,原桥设计标准偏低,桥梁现状反映出其钢筋混凝土质量降低较多,个别部位

5、需要进行加固。  2南林大桥顶升工程设备布置及要求  2.1设备布置与材料要求  南林大桥顶升工程根据要求,全桥总共需要千斤顶162台。根据桥墩结构形式,为确保桥梁上部结构安全,设置控制点46个,并投入20套同步顶升设备。  具体需要顶升的高度如下表:  墩台号0123456—17  顶升量(米)1.8782.1182.3582.5982.8252.9633.000  施工所使用的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皮。模板及支架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模板脱模剂应涂刷均匀,不得污染混凝土接茬处,表面应平整、光洁。模板的接缝应平顺、严密,不得漏浆。混凝土拌和用水,应采用自来水。

6、  2.2混凝土搅拌要求  搅拌机开机前均应对称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施工过程中每连续工作72h也应进行校核,如称量系统失控应及时纠正。施工过程中应检查骨料含水,每一工作班至少测定2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并及时调整。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和含气量,应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对坍落度至少检查2次,含气量至少检查1次。主墩上抱柱梁采用C40混凝土,其他抱柱梁均采用C30混凝土;主桥主墩和边墩接柱采用C40混凝土。引桥接柱采用C30混凝土;加强承台采用C30混凝土。  3南林大桥顶升工程工艺方案  3.1桥主墩顶升  由于连续箱梁支座部位空间高度仅17厘米,且墩顶面积较小,承

7、台上部承重约2000吨,难以在墩顶位置狭小空间内布置大吨位千斤顶。若将千斤顶布置在墩两侧,其外承力处空心,其底部不宜承受较大顶力,故选择断柱顶升的办法。下部承力基础为下抱柱梁,千斤顶上部承力采用抱柱梁系。  3.2主桥边墩顶升  连续箱梁端部支座部位空间高度较小,且墩顶面积较小,承台上部承重约1000吨,也难以在墩顶位置狭小空间内布置大吨位千斤顶。经比选分析,将千斤顶布置在墩两侧,采用断柱顶升的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