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比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比

ID:8540910

大小:2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31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比_第1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比_第2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比_第3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比_第4页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对比  一、引言  近来翻阅了民国元老戴季陶先生的《日本论》一书,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戴先生说,“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功夫”。“要晓得他的过去如何,方才晓得他的现在是从哪里来的。晓得他现在的真相,方才能够推测他将来的趋向是怎样的。”  纵观中日两国的近现代历史,不难发现两国的近现代历程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因此,领会戴季陶先生的精神,有必要研究一下日本近代极具重要意义的事件。并且,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进行比较分析。  二、

2、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背景  1.“匡复王政,驱逐夷狄”的国内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德川将军掌握国家大权,幕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却与中国、荷兰、朝鲜进行贸易往来,并且只开放长崎一处为对外通商港口。与此同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雇佣工人”形式的手工作坊。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商人们的力量逐渐强大,他们日益感觉到,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旧制度严重制约着生产的发展,阻碍他们对利益的追求。因此,一些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藩地诸侯、武士等人开始

3、强烈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与当时在幕府高压政策统治下的农民阶层一道,形成一股有力的“倒幕”力量。  就在日本国内各阶级矛盾显露的同时,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叩关进入江户城(今东京),要求日本门户开放,与其进行贸易往来,并于1854年,签署了《日美亲善条约》。此后,幕府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德川幕府成为社会其他阶层讨伐的目标。  突如其来的“黑船开国”事件,成了加速长久以来日本国内各种矛盾激化的一味催化剂。当时青年武士们就标榜“尊王攘夷”,打着“匡复王政,驱逐夷狄”的旗号去反对幕府,而此时的德川幕府犹如风中摇曳的枯枝,一触

4、即落。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取得了人民和一些反对幕府统治的藩地诸侯的支持,先后建立了倒幕武装政权,经历了伏见·鸟羽战役、江户无血开城、北越战争等重要战役,在1867年建立了明治政府。1868年,尊王派宣告“王政复古”,结束了日本几百年的“双重统治”,开启了明治时代。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国际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一方面,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空前增强。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资本主义各国扩张

5、的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但无一例外地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他们用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在世界各地区大肆扩张,逐渐把全球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军舰强行入关的“黑船事件”后,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纷纷入侵,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日本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感到,要挽救日本的民族危亡,改变落后的状况,实现民族振兴,必须推翻幕府统治,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在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的国际背景下,日本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明治维新。  三、中国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  1.“昙花一现,百日维新”的国内背景 

6、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消息一经传出,全民愤慨,民族危机意识普遍觉醒,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公车上书”就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奏禀光绪皇帝,轰动了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知识分子们把向西方学习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

7、文化。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通过维新人士和帝党的积极努力,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标志着新政的开始,直到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发动政变将其废止,历时103天的维新变法犹如“昙花一现”,被扼杀在摇篮中,史称“百日维新”。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国际背景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美国步入“托拉斯帝

8、国主义”;德国成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英、法两国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也分别被喻为“殖民帝国主义”、“高利贷帝国主义”;后起的俄国和日本,经过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后,也步入资本主义行列,并带有一些封建性和军事性色彩,因此分别被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