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简史探析

对云南省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简史探析

ID:8555535

大小:36.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01

对云南省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简史探析_第1页
对云南省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简史探析_第2页
对云南省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简史探析_第3页
对云南省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简史探析_第4页
对云南省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简史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云南省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简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云南省南涧县茶叶产业发展简史探析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南涧茶业发展的历史,介绍了南涧茶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若干重要事件,划分了南涧茶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梳理了南涧茶业的历史脉络,并对南涧茶业的发展历史各阶段进行了简单解析,并得出了南涧茶业历史发展的若干经验和教训。关键词:南涧茶叶茶业发展历史南涧彝族自治县地处北纬24°39′~25°10′,东经100°06′~100°41′,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地处澜沧江中游和哀牢山之首与无量山北端,国土面积1731.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9.3%。境内最高海拔3061米,最低海拔994米,相对高差达2067米。属于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年平

2、均气温12~19.1℃,≥10℃的年积温为6885.5℃,极端最高温36.1℃,最低温1.1℃,年均相对湿度63%,年均日照2457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介于200~1400毫米,全年无霜期达305天;呈现出“一山多气候,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性和地域性特征与“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的特征。境内山高雾多,雨量适中,日照充足,土壤湿润,生态优良,适宜茶树生长,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实写照之地。14南涧具有良好的发展茶叶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生产传统,对南涧茶叶产业发展的历史加以整理,可以总结南涧茶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南涧茶业。1南涧古代茶叶生产简史南涧,乃是盛世人间天界溪

3、水润泽的地方,亦是一方孕育“南方嘉木”的福地。作为茶树起源核心地域的南涧,它的山山水水和世居于此的万千生民,与茶的缘分很深、很久。据考证,茶多为“濮人”所植,南涧县境内曾为“濮蛮”所居。蒙舍千年知饮茶,《蛮书》史册传佳话,史书中承载了岁月的缕缕茶香。早在唐朝咸通四年(863年),樊绰撰写的《蛮书・云南志・管内物产》(卷七)中就专门记载有:14“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现与南涧县山水相连的景东县,银生城界诸山即无量山和哀牢山一带,蒙舍蛮是南诏少数民族的泛称,可见南涧地区在唐朝以前就栽培与饮用茶叶了;清代《蒙化府志》中记载:“无量山,高大无

4、量故名。昔蒙氏封为南岳,界连定边县(今南涧县)景东府。”又载:“山茶,本高丈余,有宝珠分心蝶翅馨等十种”。从1984年开始,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陈炳环研究员、虞富莲研究员和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有关专家,到南涧考察分布在南涧县境内的大量茶树品种资源,时至今日,南涧境内已经发现了一大批位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及周边村寨中散生着的有数百年历史的无量山野茶树、过渡型茶树和栽培型大茶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300多年树龄的小古德栽培型大茶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多次到南涧考察,认为南涧是云南最早种茶和饮茶的地区之一。这些都证明了南涧种茶、产茶、用茶历史的悠久。2民国时期,南涧茶叶开始规模

5、化生产的历史在南涧,茶作为一种经济收入,规模化种植茶树主要从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最初为自由零散种植,一般在房前屋后和地埂上种植。南涧境内较大规模种植茶树,始于民国27年~28年(1938年至1939)前后,当时南涧县属蒙化县的南区,时任蒙化县长的宋嘉晋号召并组织发动在全县普遍种植“桑、麻、桐、茶”,由保联场进行育苗,采取“罚款”、“关禁闭”等手段强制辖区内民众大量种茶,当时南区(南涧)建成了四个茶场,即黄草坝茶场、古巴老菁茶场、新龙茶场、杨梅林茶场。当时建成的茶园中,比较成片有成效的还有公郎镇镇长左亦仁在下草皮种植的一片,新民的吴正坤种植在现新民茶场和白沙井对面山地里的茶园等。当时,

6、其广泛采用的栽培种植方式都是“棵对棵,顺山坡”。茶叶采收加工后就直接用马驮运往昆明销售。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荒芜。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当今的南涧县境内共有茶园面积1375亩,年产130多担干茶,用马帮运往昆明销售。3新中国成立后的南涧茶业发展历史143.1新中国成立至南涧县建立期间的南涧茶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涧的茶叶生产有较大发展。1954年开展互助合作时期,茶叶作为发展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政府发动种茶,当时普遍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茶树种植,同时加强对老茶园的管理,到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全面加强茶叶技术培训,派人到昌宁等地参观学习,同时设了7名专

7、职茶叶技术辅导员,派遣茶叶技术辅导员大办茶叶技术培训班,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这一时期的栽培方式是“稀大丛”种植,到1959年底,全县(当时南涧隶属的蒙化县)茶叶面积达1万亩。但由于当时大量用牛犁点种,不顾栽种质量,出苗不好,加之缺乏管理,茶园大量荒芜。到1962年,蒙化县开始分为南涧与巍山两个县级行政区划分别管理,南涧县境内的茶园总面积实际为1100亩,低于解放前的水平。3.2南涧县建县之后的现代茶业发展历史3.2.11964年到二十世纪80年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