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ID:8555636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0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1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2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3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4页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01-125-02一、引言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财务手段为企业经济管理所运用,盈余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成为20世纪80年代实证研究的主流。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会计政策行为存在很大的选择性,也就是在GAAP允许范围内,属于一种特定的经济后果,具有一定的投机性。从企业管理视角看,盈余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管理层与债权人重新谈判所产生的成本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管理层为了激励经营者可能会采用盈余管理对企业利润进行调

2、整,为了稳定公司股价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有利信息。此外,对于不合理的会计政策,盈余管理能够提出更好的改进创新方法。纵观国内外盈余管理实践经验,良好的盈余管理在保障上市企业长期良好发展的基础上更能保障企业股东的权益,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共赢。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10/10在市场发展不断完善,信息环境不断改进的现实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会更加依赖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可分为契约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和迎合监管动机三类。契约动机现代公司理论认为,公司是由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集合,经理人与股东、债权人之间都存在着契约关系,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契约

3、双方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公司所有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激励经理人为达成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最常采取的措施。在薪酬激励中,管理层的报酬与上市公司的业绩相关联,企业可观的盈利情况会直接影响公司股票价格,进而间接影响管理层的收益,因此管理层可能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在公司业绩未达到既定标准时,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粉饰业绩,从而达到股东期望,获得与业绩相应的高额回报。另外,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与管理层政治待遇有着直接的联系,政治成本是国家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监管和控制,而经营成本的高低则会直接导致政府监管是否关注,因此,很多上市企业为了避

4、免政治成本的产生就会采用盈余手段减少公司在本期的盈利。10/10从债务契约视角看,债权融资由于其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而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通常会考虑企业风险的大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信用以便能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取得借款会向银行出具经营业绩良好的财务报告,以避免高的违约成本。当上市公司经营实际接近契约条款规定界限时,管理层就有足够的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操控公司业绩,增加会计利润使违约风险降到最低。上市公司与债权人之间需要债务契约保障双方权益,保护性条款的加入也是为了督促债务人按规定及时还款,上市公司为了保持债权人对公司偿债的信心,就会通过粉饰企业

5、财务报告避免高违约成本产生,债务契约动机也就显而易见。资本市场动机资本市场的功能之一是为企业提供筹集资金的渠道,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股市作为资金供需双方交流交易的平台,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但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拟上市公司必须达到一系列的盈利条件,因此很多企业只能望洋兴叹,上市资格和发行股票就成了各大企业争相追逐的目标,企业管理层也就逐步采取相对合理的盈余管理手段实现上市的目的。当公司成功IPO成为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来筹集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时,同样会通过盈余管理满足配股、增发股票价等公司的一系列需求提高公司业绩,从而能够在资本市场上筹集

6、到越来越多利于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的活动资金。同时证监会对于连续三年亏损公司终止上市的规定,也迫使许多公司在面临退市危机之时,通过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以避免退市风险。迎合监管的动机10/10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硬性要求会引发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操纵。上市公司最常采用的是平滑利润方式,在盈利年度通过盈余管理减少盈利,在亏损年度将以前未确认的盈利予以确认减少亏损额。上市公司通常会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在政府和市场严格监管中巨额盈利或者亏损的ST企业。因此,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为了降低政府和市场对其的关注度,在不降低企业实际盈余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平滑利润的方

7、式来降低当期利润盈余,从而达到节税目的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在以后期间实际发生亏损时降低本期实际产生亏损的程度。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准则的应用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或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首先,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同的折旧方法每年计提的折旧额是不同的,折旧额的不同会导致公司费用的差异,进而影响利润。即便是选择一种确定的折旧方法,而折旧年限、资产残值等的估计也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那

8、么管理层盈余管理也较易实施。10/10其次,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