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批判视域下的城市文化活力建构

大众文化批判视域下的城市文化活力建构

ID:8564996

大小:36.42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1

大众文化批判视域下的城市文化活力建构_第1页
大众文化批判视域下的城市文化活力建构_第2页
资源描述:

《大众文化批判视域下的城市文化活力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enHuaYanJiu☆文化研究☆大众文化批判视域下的城市文化活力建构周梅玲,常东亮(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4)摘要:每个城市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表现为一定的文化活力,这就是所谓的城市文化活力。大众文化无疑是当代城市社会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文化类型,大众文化的存在,一方面释放了城市文化活力,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消极性又抑制了城市文化活力的激发,针对大众文化的消极性,通过重建大众文化的价值达到提升城市文化活力的目的。关键词: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批判;城市文化活力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

2、-0185-02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取代生产成为社会的主色调,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消费文化必然成为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在这样的文化境遇中,大众文化因为其固有的特性则成为消费文化的表征并扮演着“代言人”的角色,而城市则成为消费文化的主要根据地,这意味着在当代城市社会中,大众文化无疑是城市中流传最普遍的文化类型,大众文化已经内化为城市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深层的肌理性的力量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作为一种现时代的生存方式的大众文化,具有贴近日常生活的特性,它的出现、形成与发展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求与心理需求,具有彰显城市文化活力的一面;但是大众文化的

3、欺骗性、虚假性最终将会消磨掉人的个性,造成平面化、单一的生活方式和单向度的人,这又扼杀了活力,使得城市居民没有心理归属感与精神家园感。本文以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为依据,对当代大众文化进行深度透视,以期达到提升城市文化活力的目的。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城市文化活力最先对大众文化进行关注,并做出重要理论贡献的是以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诺、尤尔根·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始终都是该学派关注的重要问题域。该学派的学者大多对大众文化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尽管关注的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颇富真知灼见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均蕴含着丰富的活力思想。大

4、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城市文化活力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众文化的政治意识形态性造成了城市文化活力的丧失。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大众文化进行了决绝的批判,其目的并不是一般地批判大众文化,而是在于从文化向度揭露与批判“大众文化的经济政治统治意义”[1]44,在这些学者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充斥的大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具有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意义,发挥着政治统治的作用。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伪民主化、标准化、娱乐化等特征,城市大众文化正是依赖这些特征发挥着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来起到资本主义城市统治的目的。娱乐化、商品化是大众文化的本性

5、,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通过满足城市大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迎合大众的精神与心理需求,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承诺和越来越好的无限的娱乐消遣,消解了人们内在的超越维度和反抗维度,使人们失去思想和深度,在平面化的文化模式中逃避现实,沉溺于无思想的享乐,与平庸的、痛苦的现实相认同”[1]44,在这样的社会境遇中,文化成为单向度的没有批判性与创新性的文化,失去批判性与超越性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窒息了文化的生命活力,陷入了沉沦的异化状态。2.大众文化的过度发展侵占了城市精英文化的生存空间而抑制了文化活力。随着大众文化在城市狂飙式的发展,“商业价值与大众传媒的

6、结合使大众文化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平面化、反深度、复制、拼贴,不断地挤压着精英文化的生存空间”[2]112,在这样的时代境遇中,大众文化日益占据文化的中心地位,而占据主流地位的精英文化反而有“退居二线”、失却其主导文化的“中心话语”地位的危险,这可能导致城市文化呈现为一种缺乏批判性、反思性与超越性的混乱无秩序的状况,而秩序与活力是驱动城市文化发展的两种动力,有秩序而无活力会导致城市文化陷入停收稿日期:2013-06-03作者简介:周梅玲(1988-),女,湖北鄂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常东亮(1985-),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

7、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TheoryResearch学★★理★★论滞不前的状态,有活力而无秩序会使得城市文化沦落到混乱无序的状态,最终也将导致城市文化丧失活力。3.大众文化的出现与流行释放了城市文化活力。大众文化的出现与流行通过两个方面激发了城市文化活力:第一,大众文化的出现形成了文化的多元状态,多元文化的状态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参照系,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与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释放了文化活力。第二,大众文化的大众化的特征使得它一反精英文化那种“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神秘性与神圣性特征,非常贴近大众日常生活,易于为大众所获得。此外,现代化的传播工具

8、使得人们的大众文化体验变得容易。此外,大众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决定了大众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