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祺 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

唐有祺 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

ID:8567167

大小:21.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1

唐有祺 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_第1页
唐有祺 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_第2页
唐有祺 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_第3页
唐有祺 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_第4页
唐有祺 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有祺 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有祺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唐有祺中国化学学科奠基人  他是中国晶体化学和结构化学的奠基人,世界化学泰斗莱纳斯・鲍林的得意门生;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历经艰险,辗转回国效力;他为中国化学学科人才的培养倾尽心血,桃李满天下;他和妻子――中国“试管婴儿第一人”张丽珠比翼齐飞,珠联璧合,成就一段爱情传奇。他就是唐有祺,一位拥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少怀壮志浸身墨香  1920年夏天,唐有祺出生在上海新场镇一户普通商人家庭,在这里安静地度过了他的童年。初中时唐有祺在数理化以及英文学科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他认为

2、自己记忆力并不差,但不太喜欢背书。而对那些需要理解后掌握的知识,学起来就比较来劲。在学到电磁效应和化学反应以及电子、原子和分子时开始颇感神秘,后来他对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不能一目了然的微观世界却变得非常着迷。  1937年唐有祺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同济大学化学系。当时正值卢沟桥事变,日寇南侵,山河破碎,天下虽大,却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唐有祺在同济大学的五年,正是同济历史上异常艰苦的五年。为了坚持文化抗战,同济大学走上了内迁办学之路。同济大学从1937年9月开始,从上海到江西再到云南,三年辗转,历经漂

3、泊,行程逾万里,足迹遍九省,最后终于在宜宾李庄找到了一张安静的课桌。  其间虽然饱经旅途颠簸之苦,但是唐有祺始终没有放松学习。当时的西南,日寇虽未染指,但也频频遭遇空袭。唐有祺随同化学系,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上课,做实验。用他诙谐的说法,就是“天上飞机扔炸弹,地上坚持做实验,炸弹扔个不止,实验仍当坚持。”  抗战胜利后,唐有祺应邀回到上海,在当时已被同济大学接收的德国医学院教授化学。在医学院短期任教期间,唐有祺静下心来细细地回想自己这几年来走过的道路。结合毕业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

4、题,他深深地感到,如果将来想在应用化学方面做些不循常规的事情,还需要较高的学历和前沿知识,特别是在涉及固态问题时,原有的知识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了。于是1946年秋,唐有祺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他决定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他离开祖国,远赴异邦,开始了对他人生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另一段征程。    海外求学携艺还乡  1946年秋,时年26岁的唐有祺远赴美国求学,来到加州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唐有祺师从世界著名化学家,两届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鲍林教授,主攻X射线晶体学和化学键本质,旁及量子力学和

5、统计力学。鲍林对这个聪明又有着远大抱负的中国人偏爱有加。五年的加州时光,唐有祺从鲍林那里学到了结构化学的前沿知识和精髓,也受到了创新意识和社会意识教育。在各种场合,唐有祺不止一次地说过:“师从鲍林的五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  1950年,唐有祺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所研究的是当时化学界最前沿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理论,极有可能获得重大突破。虽然国外的前程似锦,但是充满生机的新中国却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的吸引着他的心。  此时也正值朝鲜半岛上战火越烧越旺,美国政府为了遏制新中国,极力阻挠中国留学生回

6、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1年春,回国的正常途径已被堵塞。唐有祺非常焦急,他预感到将来归国的路会更加艰难。他当机立断,决定中断只进行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提前回国。导师鲍林知道后,极力挽留他,但是唐有祺真诚地说:“虽然中国的条件要比这里艰苦,但毕竟是我的祖国。中国的化学研究水平和美国存在很大差距,正因为如此,我才更要回去,争取弥补这些差距。”  得知唐有祺决心已定后,鲍林决定伸出援手。在导师的帮助下,借助国际晶体学联合会7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二届大会,唐有祺从已经和新中国建交的瑞典获得签证。在欧洲

7、短暂逗留后,唐有祺冲破重重障碍,绕道瑞典、英国、荷兰、法国等地,历经一个多月,终于在1951年8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学科奠基一派之长  在唐有祺回国之前,晶体化学和大分子结构研究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唐有祺在资金缺乏、仪器设备不到位、人才稀缺的条件下,硬是建立起晶体结构研究和生物大分子研究的体系,把中国化学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  1955年,受我国X射线晶体学研究前辈陆学善先生的邀请,唐有祺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兼职,筹组单晶结构分析工作。随后,他们将北京大学、中科院应用物理所、中科

8、院化学所的人力和物力结合在一起,建成了X射线衍射实验室,开始研究化学中涉及固态的很多问题,并测定了我国第一批晶体结构。晶体化学和结构化学,这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高深莫测的科学词汇,但是很多人都不陌生的是,在我们的自然教科书上,写过这样一项科学世界纪录:1965年9月,中国超过美国、联邦德国等竞争者,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人工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这项成果的创造者正是来自北大和中科院等单位的科研队伍,而唐有祺的奠基工作功不可没。  文革期间,唐有祺作为从美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