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选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西塞山怀古》word教案

2012苏教版选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西塞山怀古》word教案

ID:8570510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1

2012苏教版选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西塞山怀古》word教案_第1页
2012苏教版选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西塞山怀古》word教案_第2页
2012苏教版选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西塞山怀古》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苏教版选修《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西塞山怀古》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西塞山怀古》教学目标   1.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背诵诗歌。教学设想(一)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二)教学方法: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三)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导入课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揭示目标。二、 检查预习情况。三、  指导阅读、感悟体会。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文,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文学家。文学上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倡导者,被列

2、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3.自由朗读,学生互相点评。要求:从字音、节奏、停顿、感情等方面入手。4.教师范读全诗,体会老师对节奏与感情的处理。5.学生放声朗读,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间交流心得,互相提高。6.齐读全诗。四、译释诗句,了解大意。1.结合书下注释,同桌互相译释诗句,圈点疑问。2.学生质疑:(1)  

3、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贬:降职。圣明:指天子。(2)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3)翻译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五、 讨论交流。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

4、一句?表明了什么?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分析: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六、  总结归纳。    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

5、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七、导入《西塞山怀古》:    以前同学们学过的“金陵五题”组诗里的《石头城》、《乌衣巷》,就属于咏史怀古诗。学生一起背诵这两首诗: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组古诗对金陵五处有代表性的古迹进行了吟咏,对发生在这一历史环境中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评说,以汉明自己的政治观点。这几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怀古诗:《西塞山怀古》。八、 简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6、。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九、朗读与背诵课文。    范读——学生齐读——自己读——背诵十、解题: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十一、赏析课文:    首联写出了什么气势?那两个字用得好?诗词前两句写西晋王濬率领着高大威武的战船,顺江而

7、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一“下”:符合地里形式——上有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西晋攻下了东吴;一“收”,东吴的望风披靡,自孙吴以来,凡是建都金陵的王朝,都相信自己占据了这龙蟠虎踞的有利地形便可以永保江山稳固,所谓的“金陵王气”对统治者都起过强心作用。事实呢,在王俊军队的强劲攻势下,“金陵王气”黯然收敛,孙吴王朝彻底覆灭了。不仅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个个短命。    颔联:思考此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