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苏教版选修《报任安书》word教学设计

2012苏教版选修《报任安书》word教学设计

ID:8572320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1

2012苏教版选修《报任安书》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2012苏教版选修《报任安书》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2012苏教版选修《报任安书》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苏教版选修《报任安书》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报任安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积累文言知识点。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读懂本篇文言文。   2、小组讨论,评价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不幸对人生的意义。   2、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曲折丰富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价值观。教学难点:本文词句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弄清句意,需要教师指导并检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教学方法:学生查

2、工具书疏通文意,自行领悟;诵读点拨,讨论指导。教具:常规教具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是在遭受宫刑的情况下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那么当时他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是什么力量让他能忍受奇耻大辱活下来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他的《报任安书》来寻找答案。【作者和《史记》介绍】(参见《鸿门宴》)【解题】报:答,回复;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

3、太尉书》(苏辙)等等。任安,司马迁的朋友,这是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

4、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实际上是暗示司马迁搭救自己,但司马迁没有立即回信。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自己蒙受的耻辱,倾吐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所以,这封信是一篇研究《史记》和司马迁的生活、思想的重要文章。【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古

5、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4.放失旧闻。失,通“佚”,丢失。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6.则仆偿前世之责。责,通“债”。二、古今异义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2.意气勤勤恳恳。意气,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勤勤恳恳,古义: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3.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

6、义:男子的配偶。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副词,很,十分。5.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卑鄙龌龊。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三、词类活用: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四、特殊句式: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被动句)   2.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被动标志)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被拘禁)    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被放逐)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被剔去膝盖骨)6.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

7、被动)7.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省略句,“之”后省略“于”)【内容】1、第一段中,表示客套的词语很多,像“牛马走”“再拜”“辱赐”“非敢”“略陈固陋”“幸勿”等,这是书信体的特点。除了这些客套的话语之外,第一段有实际意义的核心词语是什么?由此可见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核心词语是“略陈固陋”,此段交待了全文内容:复信是要为自己无法“推贤进士”“略陈固陋”。2、第二段的内容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本段中表明作者对“死节”的看法和受刑后“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对“死节”的看法。明确:解释自己隐忍苟活的原

8、因不是为了父母妻子,也不是因为缺乏勇气,而是“恨私心有所不尽”。对“死节”看法的句子:“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隐忍苟活”而不死节的原因的句子:“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作者看法: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他不赞成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