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教案

2013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教案

ID:8582471

大小:9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2

2013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教案_第1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教案_第2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教案_第3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教案_第4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球的圈层结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圈层结构2.了解地球各圈层结构的特征及划分依据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了解各圈层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4.了解地壳、地慢和地核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5.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物质循环的规律及地理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画图来分析掌握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2.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地球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人类活动与地球外部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形

2、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树立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地制宜等基本的地理观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3.通过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培养学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求真务实的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可以划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慢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介于内部

3、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慢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此外,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这也是课标的根本要求之一。在学习了有关“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自然环境”。以“宇宙环境一地球一自然环境”的认识思路,在宏观上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加以认识。自然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理解。从宏观层面上,根据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自然环境就是指地球表层系统,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叉而形成的。人类属生物圈的一部分。也有人为了强调人类

4、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单分出一个“智慧圈”,这样就共有五大圈层。从微观层面上讲(如落实到一定的地域),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组成的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课标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探讨,而要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活动创造了人文环境(也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组成地理环境。可见,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与自然环境是一致的。本节教材主要讲述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以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内部圈层及其划分特征,二是外部圈层的组成、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根据

5、对地震波传播速度曲线的分析来划分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曲线分析出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球刚刚开始形成时是一个比较均质的球体,铁、镍和硅酸盐物质混杂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后来,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放出大量的热,使地球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地球内部的物质开始熔化。由于铁、镍的熔点比大多数硅酸盐的熔点低,所以铁、镍首先熔化,形成熔融金属层,随后硅酸盐物质也开始熔化,铁、镍熔体渗过硅酸盐物质,向地心集中;同时,地内深处较轻的硅酸盐物质浮出地球上部。这样,地球就首先分化成地核和地慢。组成地慢的硅酸盐物质,也存在着较轻和较重的差

6、异。在长期的演化分异中,在重力的作用下,较轻的花岗岩物质浮在地球的最上层,玄武岩位于花岗岩之下,较重的橄榄岩又位于玄武岩层之下。这样,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构成了地壳,而橄榄岩则形成了上地慢的重要成分。那么,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曲线来划分的呢?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关。如果介质是均质体,地震波是等速直线传播的。当介质性质发生改变时,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便有变化,特别是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此外,地震射线还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使地震射线由直线变成曲线和折线。浅处地震,地震波可先传到深处,以后又折

7、回地面而被仪器接收到。这样,地震波就带来了地球内部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就可以推测地球内部构造和物质状态。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一般随深度递增,但又不是匀速增加,通常在若干深度处发生突然变化,这种纵向上的不均匀性,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呈同心圈层构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明显变化的深度,反映该深度处上下物质在成分或物态上有改变,这个深度就是上下两种物质的分界面,地球物理学称它为不连续面或叫“界面”。据此,在地球内部可以划分若干个同心的球形面。其中有两个波速变化最明显的一级不连续面,第一个不连续面的深度很不一致,在大陆区较深,最深可达70千米,在大洋区较

8、浅,最浅不足5千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为33千米。在此界面处纵波速度由7.6千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