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粤教版选修《登临词二首》word教案

2013粤教版选修《登临词二首》word教案

ID:8584328

大小:1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2

2013粤教版选修《登临词二首》word教案_第1页
2013粤教版选修《登临词二首》word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3粤教版选修《登临词二首》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登临词两首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王安石和他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学习《桂枝香》中动静结合和用典的写作手法;体会词作立意的独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人丰富的爱国、忧国之情。教学重点:学习《桂枝香》中动静结合和用典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桂枝香》立意的独特。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讨论、点拨。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拓展阅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桂枝香【导入语】同学们,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伤痛。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

2、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章。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怀古词,王安石的《桂枝香》。【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21岁时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特权,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即49岁时,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熙宁九年,即55岁时退居江宁(今江苏

3、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也称王文公。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积极参加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散文以政论性为主,分析犀利,态度鲜明,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写作背景介绍】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退居金陵时所写。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4、。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译文】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就算是画图,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感念往昔,人们竞逐繁华。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徒然叹息荣辱兴废。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

5、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歌女还时时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词作赏析】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给了我们哪些信息?明确:地点—故国,季节—晚秋,气候—初肃。“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内容。2、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作者看到了澄澈的长江、苍翠的山峰、来来往往的船只、残阳、斜插着的酒旗、彩舟、白鹭。登上金陵城头,远远望去,六朝故都正值深秋,天高气爽。千里长江水色澄澈,远远望去,像一匹展开的白绢,碧绿的山峰像箭镞一样挺拔。残阳夕照中,江中船只来来往往;江岸边酒肆的酒帘背负秋风斜插着。淡云蓝天之下,画

6、船游动,洲上白鹭纷纷起舞,仿佛在银河上飞翔,这美丽的景致,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作者用了动静结合和用典的写作手法。3、作者看到这些景象,想到了什么?明确:作者想到了从前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的生活,“念”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在拉到了过去,从写景转到了议论和抒情。4、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作者举了个例子,举的什么例子?统治者的奢靡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后果?明确: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5、后人以之为借鉴了没有呢?明确:没有,“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千百年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他们

7、只是徒然叹息荣辱兴废,但没有站到应有的高度去反思,没有想到从中吸取历史教训。而且现实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至今”和“时时”两个词说明了到现在为止,这种竞逐繁华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统治者仍旧沉浸在表面的歌舞升平中而不去警惕繁华背后的危机(教师点拨,从这里看得出来,王安石没有像其他文人登临怀古一样,只是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用政治家的锐利眼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不是一般文人的见解,而是政治家的见解。这也说明了这首词立意高远)。念奴娇·登

8、多景楼【译文】在高楼上四面环望,感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