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教案10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教案10

ID:8584531

大小:7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教案10_第1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教案10_第2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教案10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教案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5备课时间2013年9月3日上课时间第周周月日班级节次课题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把握三,四段大意,体味作者情感,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学重难点品味课文体味作者情感,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学参考教材、教参授课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由前面两段我们不难看出,李密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但如果仅仅是打亲情牌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

2、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又有什么后手呢?二、文本分析:1、朗读第三,四段,找出李密的后手是什么?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  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明确: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明确: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

3、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   区区不能废远。  1、朗读文章第三,四段,代入语境。2、拓展题讨论:1)导引: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教学

4、二次备课教学过程设计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小结: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三、师生讨论总结文章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四、拓展题: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2、讨论:晋

5、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五、小结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    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    3、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

6、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2)导引: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课外作业背诵全文教学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