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word学案1

2013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word学案1

ID:8586635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2

2013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word学案1_第1页
2013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word学案1_第2页
2013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word学案1_第3页
2013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word学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3人教版选修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word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标要求: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一:归纳孝文帝前期改革的重点和主要措施。措施原因内容作用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使吏治有了好转。推行均田制中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推行的出发点。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设立三长制配合均田制的推

2、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即邻长、里长、党长性质:北魏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推行均田制。作用: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推行新的租调制适应均田制,保证国家赋税的征收;农民每年以户为单位或按人口多少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称作“租”,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绢帛等物,称作“调”。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

3、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二:理解均田制和三长制的概念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土地私有制确立;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他们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商鞅废井田,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材料二: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485年,

4、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均田制的实行,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成了肥沃的良田,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填写下表: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背景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内容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

5、地不得买卖。实质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政权,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例如,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豪强地主趁机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农民名义上依照财富多寡承担数额不等的赋税负担;实际上,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材料二: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朝廷采纳大臣李冲的建议,实行

6、三长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三长制是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北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的原因有哪些?(要求回答两点)(2)宗主督户制和三长制在性质和职责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3)两种制度对北魏政权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习目标三:孝文帝迁都洛阳材料一:北魏都城平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治上,为了加强对中原地

7、区的统治,迫切需要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民族隔阂相当深。改革要进一步发展,势必会在这里遇到重重阻力。经济上,平城僻处塞上,经济比较落后,又无水路漕运,在人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军事上,与北边强敌柔然(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曾经附属拓跋部,5世纪时建立政权。)相毗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而对北魏经略南方来说,平城在地理位置上也显得太远。于是,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往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材料二:迁都动议在北魏朝廷里引起巨大震动,遭到许多鲜卑贵族大臣的反对。孝文帝设计以“南伐”为名,准备迁

8、都。493年,孝文帝统率20万大军,南下伐齐。大军抵达洛阳后,正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