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3.3《分子》教案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3.3《分子》教案2

ID:8587797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3.3《分子》教案2_第1页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3.3《分子》教案2_第2页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3.3《分子》教案2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5秋北京课改版化学九上3.3《分子》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分子三维目标1. 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原子的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学过程:上课前洒些花露水,大家有什么感觉?你们找到花露水在哪里了吗?花露水挥发,看不见的细小的微粒

2、进入了鼻孔等品红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呢?你能解释吗?教师: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把大家放在18世纪说不定就是出色的学者,科学家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二氧化碳、氮气、氧气,水等)、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构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分子的特点结论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过渡:分子虽然小,但是我们仍能感觉他们的存在,提示一下:大家知道青蛙是怎么捕食的吗?青蛙对静止的食物视而不见,对运动的事物反应敏捷。我们就像青蛙一样,对运动的事物感受明显。在运动中感受存

3、在,我们也要动起来哦。①下面请大家看到活动与探究,酚酞与氨水的实验。老师往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然后取上述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大家能完成表格吗?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实验2,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酚酞和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氨水和酚酞的烧杯,另外一个烧杯的酚酞的作用是什么?答:对照。很好。这个实验可能要等待2分钟,为了让大家更快的更直接的观察到现象,老师使用的量稍微多点,但是浓氨水的味道估计大家都闻到了吧,我们学习小组的同学也考虑了这个问题,下面看看他们的改进实验成果吧。(分析其中状况,设计改进实验。改进

4、的原因和期望目标。)第一个实验是想给我们一个知识背景,告诉我们酚酞溶液遇氨水显红色,但是第二个实验我们的酚酞和氨水并没有接触啊,但是酚酞溶液还是变红了,说明有氨水过来了?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很好,这就是分子的第二个特点。分子的特点结论2: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你是怎么知道的?(品红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实验……)过渡:现在我们肯定能通过分子的运动来感知更多的分子存在的事实。现在同学们肯定能例举更多的感受分子的存在和运动的例子了吧?学生答:丹桂飘香,酒香四溢,液化气泄漏等。很好!我们感受分子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液化气一般装在哪里?钢瓶里,泄漏到空

5、气中,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但是液化气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于是我们利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往液化气中加入一种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泄露,我们就可以马上闻到特殊的气味,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液化气泄露和往液化气中加入其他气体还能说明什么问题?(有句成语叫无孔不入!见缝插针!)空气中的分子给液化气留了很多孔吧,即空隙。请大家见证3个实验:①用注射器挤压100mL空气②分别量取50mL酒精和50mL水,倒入100mL的量筒,观察读数分别请2组同学上来完成实验②,请大众评审团观察和评价他们的操作。③手压桌面固体分子间的间隙最小,液体次之,气体分子间间隙最大,分子间的间隙:气体>液体>固体。能想象吗

6、?气体被压缩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间隙减小的过程,大家理解吗?还有疑问吗?问:为什么不是分子被压扁了呢?18班从体操队形散开的状态到集合状态,18班所占体积减小,但你有变扁吗?(举例生活实例:黄豆中加芝麻的现象,还有集合和体操队形散开的状况)分子的特点结论3:分子间有间隙。大家还有生活体验吗?这就是分子的三个特点。下面我们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请大家分析水由液体→气体(蒸发)的变化过程,(水分子正在以体操队形散开)分子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改变,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我们把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再看课题1中学过

7、的水在通电的情况下,水→氢气+氧气,生成了新物质,实际上就是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从分子角度看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如果要大家从分子角度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你会了吗?学生答:分子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就是物理变化,分子前后发生了变化的就是化学变化。很好!我们虽然感觉到分子在运动,但看不见分子,大家知道分子是有什么构成的吗?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具体分析的。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多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