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3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3

ID:8587998

大小:9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3_第1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3_第2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说木叶》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5编号:励志语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课题:说木叶时数(第周第2课时)班级:编写人:编写时间:审核人:审批人:学习目标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合作互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学习重点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互动与展示下边诗词中“梅”这一意象,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试做一点辨析。古代诗歌中类似“梅”的意象不胜枚举,不妨多找出一些,大家相互交流。(诗词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

2、安石“梅”是诗人喜欢歌咏的对象之一。但作者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学习难点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自主研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目标与导入各位同学,有个成语叫"一字千金"。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

3、"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同学说那是树,我说那是木,可以吗?(请生物课代表告诉我,在生物学上,树与木有何区别?)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自学与诊断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2.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不同。3.“木”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提示:“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精讲与点拨既然生物上的

4、树与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树,鲜有称之为木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有同学能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吗?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象一位圆润,丰满,婀娜的少女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象一位铮铮铁汉,象鲁迅(象姑娘还是象小伙子,象怎样的姑娘小伙子?)树与木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一大片的树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木:落光了叶子一大片的木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

5、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检测与评价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达标检测题检测与纠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笑靥(yè)梦魇(yǎn)湍急(chuān)揣测(chuǎi)B.复辟(bì)癖好(pǐ)褐色(hè)谒见(yè)C.城垣(yuán)横亘(ɡèn)反诘(jí)拮据(jié)D.箴言(zhēn)缄默(jiān)标识(zhì)炽热(zhì)在表示清秋的句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看看,木叶与树叶在意味上有何不同?木叶:疏朗微黄(微黄干燥的叶子正在飘零,越来越少)树叶:繁润青

6、翠(就象窗外,偶尔飘落一两片)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7.选文中出现了几个用木叶的作家亦或诗人,请再找几个他们的名句。8.选段中说屈原开创

7、了使用木叶的先河,有关屈原你是如何评价的?9.诗人为何如此钟爱使用木叶二字,你能理解吗?10.文段是全文说木叶的首段,作者这样安排用意何在?(7.略8.略9.受前人影响而且木叶两字在诗人的运用中很多也符合诗歌求新含蓄的风格。10.引起下文,让读者有兴趣读下去。)总结与升华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

8、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的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