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诗两首》乡愁教案1

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诗两首》乡愁教案1

ID:8588578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2

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诗两首》乡愁教案1_第1页
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诗两首》乡愁教案1_第2页
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诗两首》乡愁教案1_第3页
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诗两首》乡愁教案1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语文九下《诗两首》乡愁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语文课题1、诗两首—乡愁教学日期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2、理解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过程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通过品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情感态度领悟诗歌的主旨,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

2、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多媒体出示小诗)“……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二、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余光中(1928~)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

3、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教师作诵读提示:在划分诗的重音时,对于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意象,一般要重读,另外,

4、对这些意象加以修饰的词语,能够表现诗歌感情的形容词也应该重读。2、学生集体朗读,自评。(对于节奏和重音提出朗读的问题或优点,强调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评价。(要加感情)4、全班有感情地再次朗读。5、听示老师范朗读,并投影出诗节奏、重音的划分。6、配乐,学生朗读,进入诗歌的情境。畅谈自己离开家离开父母时的感受,触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认识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了解诗人诗作的风格特点。结合教师的诵读提示,自由朗读本诗划分节奏和重音按照老师的要求朗读,把握诗的情感互

5、读评价全班齐读聆听配乐朗读引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而引入课堂教学联系诗歌的时代背景来感受诗人的创作激情。这样能使学生更贴近作品、贴近诗人,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感情。通过节奏和重音的把握,让学生初步感悟诗的情感内涵现代诗歌的学习,朗读是走进诗歌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读,读熟、读透。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研读、赏析诗歌:1、思考: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思考:作者以什么变化

6、组诗?明确: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3、你能说说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着哪些具体的乡愁?明确: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4、思考:“乡愁”应该是一样很有份量的感情。同学们找找看诗歌中

7、形象的前面都用了哪些修饰语,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它们又突出了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着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五、课堂小结:今天的这堂课,我们深深地被作者那段乡愁所感动,希望同学们能明白,不管你将来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你的心中都要有着祖国,有着故乡。最后,让我们在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中结束这堂课

8、。六、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2、仿照这首诗,写一首题为《童年》的诗歌。认识本诗中,作者情感的载体: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理解不同人生阶段乡愁的不同含义学生思考全班朗读,感受乡愁的味道,学习象征手法的作用思考诗中数量词的的表达效果学生思考、讨论齐唱《我的中国心》分析诗中不同事物的象征意义以及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表达,是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明确构思特点:作者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