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虞美人》word导学案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虞美人》word导学案

ID:8599273

大小:88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2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虞美人》word导学案_第1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虞美人》word导学案_第2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虞美人》word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虞美人》word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虞美人1.能够通过赏析词作,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李煜词中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2.学习本词的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学会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并能运用这一手法进行片段习作。1.连线作者李煜(937—978),字重光,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词人。南唐国君。史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李煜工书画,知音律,能诗文,尤擅填词。他的词不用典,不雕饰,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真率、凝重洗练,拓展了词的领域,对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被称为“千古词帝”。主要词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2.探寻背景《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宋攻克金陵,李煜投降后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公元978年李煜作此词后,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哀伤之情,引起宋太宗的震怒,便将他毒死。此词表现的正是作者的故国之恋。1.识字注音雕阑玉砌(lánqì)不堪回首(kān)虞美人(yú)2.字形辨认3.一词多义知4.词类活用小楼昨夜又东风(名词用作动词,吹进了东风)1.“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

3、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提示:“春、花、秋、月”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不属于自己。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的好。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提示:“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词人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这句诗表达了词人思故国家园、自己的亲人及他做帝王时的生活3.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

4、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提示:表达情感的一个字是“愁”。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1.有人说这首词中的虚词运用得很妙,能够虚处传神。请你结合具体词句加以说明。提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个疑问代词“何”,写尽了春花秋月带给李煜的伤痛,写出了李煜怕见春花秋月的心情。“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副词“又”,承“何时了”而来,怕见春花秋月,偏偏东风又来,

5、春花又开,偏偏来撩拨你的愁思,与你为难。词人的无助与无奈,痛苦与悲哀,借这个“又”字进一步展现出来。“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个范围副词“只是”,突现了物是人非的凄凉。2.这首词用了哪些事物作比喻和象征?试分析它们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提示:词一开篇,便一无所傍地劈空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象征良辰美景,赏心悦事。春而有花,秋而有月,景物的美好,使人感觉生活有意义。“何时了”实是无时可了,永无了时。平常的春花秋月,被词人一点,便透露出宇宙间美好事物的无穷无尽,具有永恒的意义。由自

6、然现象而道出了深刻的哲理,为下句“往事知多少”的社会现实张本,使往昔多少事已成虚幻这一无常现象与上句的永恒哲理构成鲜明对比,对表达主题起了有力的作用“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词人遥想故国的“雕阑玉砌”应当还在。然而物是人非,“朱颜”已改,因而和“春花秋月”一样,引起他无限感慨。如此遥相对应,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上片前两句以自然景物起兴,下片前两句是以宫廷建筑设想,以永恒和无常这一哲理作二度对比,曲折有致地为表现主题服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以形象的比喻和夸

7、张,将一腔愁绪和长江之水相提并论,深入浅出,令人叹服,对升华思念故国愁恨的主题,起了重要作用。3.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提示: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从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诗词圣手的性命。本词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提示:观点一:词人以水喻愁,含蓄地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

8、尽。观点二:词人并没有写出愁思的真正内涵,只是怀念昔日后宫佳丽、信臣利卒臣服于自己脚下,整日饮酒作乐、纸醉金迷的享乐生1.起伏跌宕的笔法。《虞美人》一开头就是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因其至今未了,故有此问。这是实写。接着是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词人已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这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词人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他很想知道明月下的故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由此自然过渡到下片。一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