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word教学设计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word教学设计

ID:8599301

大小: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2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word教学设计_第4页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word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专题《指南录》后序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指南录后序》课堂教学设计浙江省余姚第五中学俞建望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掌握一定的实词和个别虚词的用法,掌握“为……所……”被动句式的用法。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精神,体会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掌握一定的实词和个别虚词的用法,掌握“为……所……”被动句式的用法。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文本只是载体,关键是教会

2、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技巧,理解本文所涉及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一些被动句等语法性的内容,同时理解和背诵第五节。教学过程:一、由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引出文天祥。抽生背诵《过零丁洋》一诗。1、文天祥简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

3、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在抗元过程里,文天祥对忠君与爱国二事处理得非常恰当。宋恭帝投降前,他起兵勤王;宋恭帝投降后,他没有跟着投降,而是坚持「君降臣不降」。后来,文天祥兵败被囚,元朝又利用宋恭帝去劝他投降,他还是不从。在他看来,宋恭帝是君主,不幸而失去国家,值得同情。但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决不能以忠君的行动去改变他忠于国家的信念。文天祥不仅是一个爱国者,也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大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改革。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即镇内

4、媚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专制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由此可见,文天祥的政治主张,不但表达了时代的要求,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进程。2、解题:指南录:南宋文天祥自编的一部诗集名题目取自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思想。指南,即向着南方,“录”是诗集的意思。后序:诗集后记。本文是一篇序跋文章,作者通过对自身出使元营、逃归永嘉的历程的记叙,扼要地叙述了诗作产生的背景,同时也简要说明了诗集编辑的体例和目

5、的,作序的时间和诗集命名,是一篇典范的书序;但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散文。写作上的特点是记叙中兼用了抒情和议论。二、初读作品作为文言文教学,这是一个基础环节,学生通过这一学习活动,能够疏通文章,了解文意,积累文言知识。这一环节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完成。以课堂检查为主。(一)、按照示例在文中或过去学过的文中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归纳积累。1、重要实词:除、右等。2、通假词:陵等。3、词类活用:名作状:貌等。名作动:道等。4、一词多义使北营(使:出使)会使辙交驰(使:使者)5、古今异义无聊:(古义:没有依托。今义:

6、单调,没有价值)6、特殊句式从文章中找出“为……所……”的例句为巡船所物色(“为”表被动)教师发下练习纸,让学生试着找出即可。(二)逐句翻译后并复述(三)、归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教师明确:第一节:出使元营的背景。第二节:在元营不辱使命、捍卫国家尊严的经历。第三节:被驱北上,隐忍以行。第四节:北行途中逃脱的行程。第五节:痛定思痛,借回顾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第六节:说明诗集的内容,阐述保存并结集的目的。第七节:正面阐述自己的报国心愿。第八节:交代写作的时间和诗集的集名。三、细读课文,逐段分析1.讲读第1

7、自然段。教师先列出问题(1)(2)(见下文),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1)提问: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明确: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2)提问: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明确:心情是:“予不得爱身”(我不能只顾爱惜自己),即已抱定了为国捐躯的决心。其意图是:一方面“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估计元军方面还是可以用言语说动的),企图以外交手段来挽回败局;另一方面是“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更希望去

8、观察一下元军的情况,回来后好寻求挽救国家的策略)。小结段意:出使北营的背景、心情与意图;表达了作者在国事危急之际挺身自任的思想感情。2.讲读第2、3自然段。(1)提问:文天祥至北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怎样的?明确:第一阶段是:“初至北营……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第二阶段是:“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不得归矣。”(按:吕师孟叔侄先后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