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22t 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ID:8606373

大小:203.5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3

db22t 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1页
db22t 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2页
db22t 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3页
db22t 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4页
db22t 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db22t 2179-2014 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01B16备案号:44365-2015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2179—2014花布灯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Camptolomainteriorata2014-11-25发布2014-12-25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2/T2179—2014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军、张健、李立梅、陈越渠、孙伟、毛赫。IDB22/T2179—2014花布灯蛾

2、综合防治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花布灯蛾(Camptolomainteriorata(Walker))发生程度、成灾指标、虫情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花布灯蛾发生林分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花布灯蛾Camptolomainterior

3、ata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Noctuidae,是危害栎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参见附录A。3.2虫包wormbag幼虫越冬期间在地面群集于吐丝形成的团状物。4发生程度与成灾指标4.1发生指标根据每株树上幼虫数量确定发生程度见表1。表1发生程度指标划分头/株发生程度低虫口轻度发生中度发生重度发生虫口密度080注:x为虫口密度1DB22/T2179—20144.2成灾指标失叶率达到60%以上。5虫情调查5.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在花布灯蛾分布区域内,柞树占三成以上的林分。5.2划定踏查块5.2.1根据林分组成相

4、似、林龄组相同的原则,将相邻的小班合并为一个踏查块,踏查块的面积不超2过200hm。5.2.2将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划分为若干个踏查块,并绘制线路踏查示意图。5.3线路踏查按事先确定的踏查线路,于10月份,在踏查块中采取机械取样法选取100样株,逐株观察样树下地面有无虫包,将踏查结果填入《花布灯蛾线路踏查记录表》见附录B.1。5.4标准地调查5.4.1将有虫株率达到20%以上的林分确定为应施标准地调查的林分。5.4.2应施调查的标准地林分,按小班设标准地,标准地内选取60株柞树作为标准株,逐一调查幼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花布灯蛾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见附录B.2。5.5成灾情况调查对于达

5、到发生面积统计标准的林分,于6月上旬危害末期,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设立标准地,选择100株树调查树冠叶部受害程度,将调查结果填入《花布灯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见附录B.3。6综合防治技术6.1人工防治10月中旬后,人工拣除虫包,集中销毁。6.2化学防治6.2.1飞机防治在低龄幼虫期,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应用苦参烟碱、阿维菌素、灭幼脲、苯氧威、杀铃脲等无公害药剂,按照GB4285和NY/T1276执行。6.2.2毒环防治在幼虫上树前,利用粘性载体与高效氯氰菊酯、灭扫利、速灭杀丁等触杀性杀虫剂,制成毒胶,在1.0m~1.3m处喷涂闭合环。2DB22/T2179—20146.3灯

6、光诱杀在成虫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按照LY/T1915执行。3DB22/T2179—2014AA附录A(资料性附录)花布灯蛾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史A.1分布花布灯蛾在吉林省主要分布东部地区。主要危害麻栎、栓皮栎、板栗、辽东栎、槲栎、槲树、蒙古栎、枹栎等。是柞蚕场主要害虫,还可导致栎树减产或绝产。以幼虫取食树木的芽苞、叶片,使树木不能正常发芽、抽叶,局部枝条失水、干枯,严重影响树木生长,连年危害,有可能导致部分幼树死亡。春季由于芽苞被取食,发叶严重推迟,远看树木呈大片枯死状;秋季由于取食叶肉,叶脉遗留,远看呈白花花一片。A.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mm,翅展28~38mm。体橙黄色,前翅

7、黄色,翅上有6条黑线,自后角区域略成放射状向前缘伸出,近翅基的两条呈“V”形,其外侧的一条位于中室,较短;在外缘的后半部,有朱红色的斑纹2组,每组分出2支伸向基;靠后角沿外缘处有方形小黑斑3个。后翅为橙黄色。密厚的粉红色绒毛分布于雌蛾腹端。卵:淡黄色,圆形略扁,卵粒排列整齐,呈块状,粉红色绒毛覆盖于卵块表面。幼虫:体长30~35mm。头部黑色,前胸背板呈黑褐色,被黄白色细线分成4片。胸、腹部呈灰黄色,各节生有数根白色长毛,有深褐色纵线13条,臀板及腹足基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