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教案14

人教版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教案14

ID:8613138

大小:44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03

人教版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教案14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教案14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教案14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教案14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教案14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一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word教案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相关素材)打点计时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比较一、运动与计时互相干扰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由市电经线圈引起磁场的周期变化,策动弹片带动打点针,在运动体拖动的纸带上,以50赫芝频率打点.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针对运动中的纸带产生冲击和摩擦,干扰了纸带的运动,这在自由落体实验中尤为显著。电火花计时器利用高压脉冲火花放电,放电针与纸带没有接触,因而不会干扰纸带运动。2.排除运动对计时的干扰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周期会受到纸带运动的干扰,对此我们进行以下分析和实验。以振子向下打点过平衡位置的作为o相位,这样在纸带上打点时的相位将在附近稍小于的一点上,只要打点能保持在同

2、一相位上,打点的20ms周期的等时性就能保证。当纸带静止时,若电磁打点计时器调节适当,打点的等时性得到保证。但是当纸带运动时,受到打点针冲击作用的纸带对振子也产生反作用,从而影响到打点时相位产生显著漂移,结果破坏了打点的等时性。二、操作性能的改善1.减少调节,提高工作可靠性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对打点相位的调节,常常是一般师生难以掌握的技术难点;对已调好的计时器,在使用中因随环境因素而改变,即使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调节,也常常难以调好,从而降低了工作的可靠性,降低了实验的置信度和课时利用率。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由于不需要上述调节,一般学生在2一5分钟内便能采集到实验数据,从而可以使学生的

3、精力集中到控制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以及研究分析运动规律上去。2.安全性能的突破电磁打点计时器在使用中是没有安全问题的。电火花打点计时长期不能在教学中使用的关键之一是安全问题。早期的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其记录灵敏度低下,依赖于电火花在白纸上烧孔,其电压大于6kV,电流达80mA,对人是有生命危险的。后来用热敏纸,电压也大于6kV,电流为5至20mA,也是极不安全的。我们采用的打点记录方法,是一种与电场描绘及传真记录相类似的微电流转印方法,其电压虽然高达3万伏,但电流控制在200μA以下,从而解决了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的安全问题。三、实验成本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低成本教学仪器,它的价格和实验

4、消耗都比较低。八十年代初,电火花计时器与电磁打点计时器之间的价格比在10:1以上,材料消耗比在50:1以上(前者用热敏纸时),经过长期研究改进,我们终于找到了图2所示的电路,在充电放电上都利用市电的相位信息,使电路大为简化,使两种产品的价格比低于2:1。由于电火花计时器不用低压电源(学生电源),而电磁打点计时器要用配套的学生电源,计时仪器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有太阳钟和机械钟两类。太阳钟是以太阳的投影和方位来计时,分别以土圭、圭表、日晷为代表。由于地球轨道偏心率以及地球倾角的影响,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是不一致的,机械钟应运而生,代表有水钟、香篆钟、沙漏。钟表的发展钟表的发展公元1300年以

5、前,人类主要是利用天文现象和流动物质的连续运动来计时。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计时;漏壶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计时。  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结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是最早出现的机械钟。北宋元祜三年(1088)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已运用了擒纵机构。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台结构简单的机械打点塔钟,日差为15~30分钟,指示机构只有时针;1500~1510年,德国的亨莱思首先用钢发条代替重锤,创造了用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荷兰的惠更

6、斯把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创立了摆钟。  1660年英国的胡克发明游丝,并用后退式擒纵机构代替了冕状轮擒纵机构;1673年,惠更斯又将摆轮游丝组成的调速器应用在可携带的钟表上;1675年,英国的克莱门特用叉瓦装置制成最简单的锚式擒纵机构,这种机构一直沿用在简便摆锤式挂钟中。  1695年,英国的汤姆平发明工字轮擒纵机构;1715年,英国的格雷厄姆又发明了静止式擒纵机构,弥补了后退式擒纵机构的不足,为发展精密机械钟表打下了基础;1765年,英国的马奇发明自由锚式擒纵机构,即现代叉瓦式擒纵机构的前身;1728~1759年,英国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标准航海钟;1775~1780年,英国的阿诺

7、德创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18~19世纪,钟表制造业已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20世纪,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池驱动钟、交流电钟、电机械表、指针式石英电子钟表、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相继问世,钟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钟表进入了微电子技术与精密机械相结合的石英化新时期。中国计时仪器史年表纪元朝代计时仪器史主要文献公元前2357~2258年尧圭表、日晷测时已达相当高的精度殷墟出土卜辞“尚书·尧典”公元前722~221年春秋战国中国的漏壶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