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上《望岳》《滁州西涧》word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上《望岳》《滁州西涧》word学案

ID:8615309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3

人教版语文八上《望岳》《滁州西涧》word学案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八上《望岳》《滁州西涧》word学案_第2页
人教版语文八上《望岳》《滁州西涧》word学案_第3页
人教版语文八上《望岳》《滁州西涧》word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上《望岳》《滁州西涧》word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望岳》《滁州西涧》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大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背诵、默写名句,并作简要分析。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学习重点1、情景交融,托物寓理。2、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或蕴含的哲理。方法指导自主为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习过程1、走进作者(1)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开元中,年轻的杜甫曾漫游吴、越、齐、赵一带。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

2、友谊。天宝五载(746)赴长安应试落第,困顿京城十年。天宝十四载(755)四十四岁时,才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微职。安史乱起,在流离颠沛中被叛军所俘,后从长安只身逃奔凤翔,受任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经关陇、秦州、同谷入蜀,定居成都浣花溪草堂。西川节度使严武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社工部。永泰元年(765),离蜀东下,滞留夔州二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衡阳一带。五年(770),病逝于湘水舟中。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表、祸乱迭起的

3、时代。在政局日趋腐败的形势下,他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破灭,饱经忧患的不幸遭遇使他对人民大众的苦难有了亲身的感受。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善于从一切优秀文学传统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他兼长各体,尤其对七律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许多反映民生苦难的诗歌,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创造,是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作品有《杜少陵集》。(2)《望岳》的背

4、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二十四岁时游吴、越归洛阳,应进士试不第。次年漫游齐、赵。当时他的父亲任兖州司马。杜甫于开元二十八年(740)至兖州探亲,此诗当做于这一年。杜甫这次游泰山是登上山的。晚年他在夔州写的《又上后园山脚》诗中说:“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泰山东南山顶名叫日观峰,是观日出之处。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杜甫是登上泰山日观峰的,不过《望岳》一诗重点是写望山而不是写登山而已。(3)整体感知自读律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齐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标记疑难。补充字词:岱,泰山的别称

5、,又古人以泰山为五岳之首,故称泰山为岱宗。夫,(fú),发语词,语气助词。齐鲁,周时诸侯国名,今山东境内。造化,指天地,自然界。钟,钟情。阴阳,山的北面和南面。荡,使动用法,使……激荡。曾,同“层”,层出不穷。决,裂开。眦,眼角,指眼睛。会当,应当。览,这里当“俯视”讲。小组讨论,解决疑难,教师点拨。(4)明确翻译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6、。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5)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联,写望中泰山的(远山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的形象(巍峨高大)。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乌”,写望之景。(凝)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可见时已薄暮,登顶已经来不及了,这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巍

7、然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全诗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名句,诗人那种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1)表明诗人并未登上泰山之顶的依据有两个,一是标题中的“望”字,二是诗句中的“会当”一词。(2)这首诗中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割”“钟”两字,历来被人称道。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好在何处?“割”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

8、阳光切断,形成了阴阳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钟”字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到泰山上,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2、朗读背诵《望岳》,并当堂默写。布置作业逐联赏析《望岳》全诗,并利用网络资源,看看别人是如何评说的。《望岳》巩固练习基础知识给加点字注音。夫如何()决眦()没马蹄()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