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ID:8625332

大小:1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3

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李都明[学习目标]    1.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朗读认真领会和体验诗人在诗篇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错误》中的怨情。2.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3.广泛阅读诗歌,培养自己对诗歌的艺术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4.学习写

2、作新诗。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意象的分析;2.体验并理解诗歌中诗人所抒发思想感情,如《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恋情,《再别康桥》的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错误》中的怨情。[教学时数]8课时说明:《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各1课时,“中外短诗五首”2课时,余下2课时可以作教学过程中的机动时间,主要用于包括问题探究时间超量,举办诗歌朗诵会,诗歌习作课等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兼以必要的交流、讨论。[教学设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多媒体,

3、用以播放诗朗诵的课件。[备课参考]诗歌可以言情,可以言志,还可以言理。古今中外的诗歌,尽管民族心理结构、诗人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经历等存在着差异,但以诗歌抒写自己心灵的秘密和思想感悟等方面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诗歌的教学,一方面应当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一方面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感受诗人的情感,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诗歌是诗人情感与心志的表达,但又多不是直接抒发出来,经常是通过意象来体现。因而指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象是诗歌学习的基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意象,也称之为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

4、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如《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就是诗人所创造的一个意象。在这里,我们通过想像,就能看到诗人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而这一幅秋景图,却是与诗人在在这种景色面前所产生的革命豪情溶合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一幅具有鼓舞力量的画面。当然,在具体的诗篇中,诗人所创造的意象是独特的,所抒发的情感也不尽相同。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比如,在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中,诗人在上片里抒写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秋景图,如果我们联系一下诗人所处

5、的时代背景,就能够理解这意象所蕴含的深意:尽管是满目萧条的旧世界,但蕴藏着充满生命力的自由的力量。之后,又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也就是这个能主宰大地的力量是那些人呢?这个问题,诗人在下片中,充满激情地做了含蓄的回答。“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诗人回忆了与同学有过的“峥嵘岁月”,展现了曾经有过的志向和激流拼搏的豪情。这种豪情是对上述问题的间接回答,有舍我(们)其谁的意味。其后,诗人点明了他和他的同学曾“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实际上就是对上片

6、“谁主沉浮”的进一步回答。可以说,整首词表现了诗人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世界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本首词先写景,后抒情,这与我们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是一致的。再如《雨巷》。这是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雨巷》中,作品以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为场景,以“我”和“丁香”姑娘在雨巷中偶遇,营造了一个满是愁怨的意境。怀着一种落寞、惆怅情绪和一丝希望的“我”,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独行,“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这个姑娘出现了,她“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冷漠,凄清、有惆怅”。她“走近”“太息”“飘过”,留下的是

7、“丁香般的惆怅”。整个意境虚虚实实,朦胧恍惚。从“丁香”姑娘身上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特点看,这个“丁香”姑娘可以理解为诗人理想的化身,也可以理解为是诗人爱情的对象。如果是前者,那么,这个意境则反映了诗人充满孤独、抑郁和消沉的情绪以及苦闷的人生,当然,从“丁香”姑娘的影像里或许还带有些许的希望;如果是后者,诗的意境,反映的是诗人对“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追求。从这个角度说,诗人追求的这个爱情则是一种纯真、纯情的爱情,惆怅而又伤感。此外,这首诗通过反复的手法来深化意境,抒发感情,极易与读者产生共鸣,这是我们学习中应当注意的。诗歌的学习

8、,主要是加强诗歌的朗诵,以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感;从意象入手,分析诗人情感的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