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下《芦花》教案

沪教版七下《芦花》教案

ID:8626038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沪教版七下《芦花》教案_第1页
沪教版七下《芦花》教案_第2页
沪教版七下《芦花》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七下《芦花》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  芦花上海市民办当代中学  陈前彪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的芦花荡宁静和谐的意境。   2.体会质朴传神的笔墨中蕴含着的作者对自然深切的感情,培养对生命的热爱。说明:   本文选自德富芦花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该散文集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日本文学一向就有对大自然的热烈歌颂的传统,在日本文学里,自然比人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与尊重。德富芦花的散文,篇幅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可以说是不分行的诗歌。本文的语言更是具有一种恬淡质朴的美,将读者带入美丽怡神的大自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章营造的美好意境,真正“亲近自然”,在作者如诗般

2、的文字中使心灵得到如在山泉中刷洗一样的净化。《自然与人生》中的散文,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讽和批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特别是文章结尾),以深入领会文章主旨,感知德富芦花伟大之所在。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品读文章基础上,透过朴实传神的语言,体会作者寄寓的感情。   2.难点:体会芦花荡的恬淡、和谐、宁静和盎然的生气。说明:  本文如一幅恬淡优美的山水画。在学生经过了散文单元和“唐诗精华”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是可行而必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深入感受文章蕴含的作者

3、的深沉感情。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介绍冷酷的现实使作者的思想急剧变化,使学生理解文章隐含的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讽和批判,对学生的认识深度不必强求而去拔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说到芦花,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诗意的感觉,哪些同学能说说自己对芦花的认识?2、 读了唐代诗人雍裕之的诗——《芦花》,你对芦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       芦花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学生通过生活和阅读所得,发言交流。借助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诗歌的情境,使全体学生对芦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品读文本感知意境1、

4、 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所爱的芦花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书中圈划关键词句。然后,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细细品读。2、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学生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圈划关键词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朗读。学生在感知基础上,进行概括交流:学生通过对“如雪的芦花”、“一条碧水”、让学生进行圈划和品读,目的是渗透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指导。  3、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芦苇荡的描写,寄寓了他怎样的感情呢?“万顷芦花,倒映水中。渔歌和橹声,此起彼伏”等词句,体会作者营造的一种恬淡、和谐、宁静而有盎然生气的意境,进而

5、感受作者对大自然静观、沉浸中深切的爱。(学生答“广阔”,其实也是表现芦苇荡勃勃的生机。)让学生进入诗画的意境,感受文学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培养语文学习的情趣!同时,巩固学生“情景交融”的认识和诗歌、散文的阅读方法。  感物生情深化主旨1、 宁静和和谐被尖利的枪声划破,作者用“失魂落魄”的鸟、“萧萧而鸣”芦花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2、介绍日本军国主义反动本质日益暴露的情况下作者思想的急剧变化,启发学生理解深化的主旨。学生根据散文集《自然与人生》创作的时间——1901年,结合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和历史知识,讨论交流对文章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既有对美好的大自然的热爱、希望人们

6、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更有对所有生命的关爱、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本环节的两个问题的设计,体现对文本深度的挖掘,这样就照顾到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当然,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不应强求目标的达成。第二个问题是基于第一问的跨越,使学生由读作品进而读作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积累情感和思想。积累语言交流感受1、 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熟读成颂。2、 对喜欢的句子,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吗?学生熟读美句,交流赏析。尊重学生个体的理解和感物,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情趣。拓展迁移培养能力1、早春的一点绿,阴暗角落里的一片苔藓,夕阳的一抹余辉,都是

7、生活对我们的赐予。你能借这些景物来寄寓怎样的感情呢?学生思考交流,注意赋予这些景物以思想和感情。 训练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寄情于物。课后作业反馈延伸1、 摘抄文章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背诵。2、 请选一种生活中的景物,谈谈以此寄寓自己怎样的感情。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进行语言的品味和积累,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思路点拨:   本文语言质朴恬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宁静和谐与尖利的枪声所带来的失魂落魄,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内容画二、三幅画;结合画的欣赏,品味文章词句的表现力;用表现芦苇荡宁静和谐与鸟儿失魂落魄的画分析

8、不同的意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