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海陆的变迁》word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海陆的变迁》word教案

ID:8629653

大小:2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海陆的变迁》word教案_第1页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海陆的变迁》word教案_第2页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海陆的变迁》word教案_第3页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海陆的变迁》word教案_第4页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海陆的变迁》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海陆的变迁》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第2节海陆变迁一、教学目标1、了解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依据,体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知道科学家对海底地形等方面的研究导致了“板块学说”的形成,懂得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的关系3、知道“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4、了解火山与地震分布的规律5、学会用“板块学说”理论去解释世界上一些岛屿、海沟、山脉和高原的形成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合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图,得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依据,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合作能力2、通过阅读和讲述“魏格拉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观看“世界板块分布图”,培养观察、分析、及想

2、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假说在科学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学习科学家为科学奋斗贡献一生的精神3、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从而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人类要不断提高,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板块学说、火山与地震的分布2、难点:大陆漂移假说、板块学说用板块学说的理论去解释世界上一些岛屿、海沟、山脉和高原的形成原因五、教学准备:有关大陆漂移与板块学说的资料、图片。多媒体制作(辅助教学)六、教学安排:本节教材分为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地图上的发现“大陆漂移假说”1、引入,通过让学生对世界地图中的非洲和南美洲的

3、轮廓的拼合,提出会发现什么?(学生活动:分组拼合、讨论结果,材料课前准备好)小结: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在一起。魏格纳受到此启发,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大陆漂移假说”2、教师讲述----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时遇难。1910年的一天,魏格纳正望着世界地图出神,突然发现南美洲东岸的突出部分刚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他不由得猜测,大西洋两岸的大陆会不会本来就是一个整块,后来才破裂漂移分开的?经过反复观察后,他还发现北美大陆格陵兰岛和欧洲大陆轮廓正

4、好也可嵌合在一起。魏格纳坚信这不是一种巧合,便沿着这条思路进行研究,并经过实地考察,终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3、“大陆漂移假说”内容:在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以后渐渐分裂,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学生阅读科学家小注,为科学而献身的魏格纳,教师后小结)4、设问一:在科学探究中,一个假说猜想提出以后,接下去是什么?(寻找证据)(组织学生活动,从教材的文字与插图4.2.2和4.2.3中去比较、寻找,回答)小结几点证据:⑴、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的吻合性⑵、大西洋两岸大陆上生物有亲缘关系⑶、2亿多年前一种小型爬行动物

5、中龙的化石也是相同的⑷、两岸有些岩层是连续的演示大陆漂移的课件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将变化过程制成Flash动画)2亿年前6500万年前现在设问二: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被人所接受?为什么?学生活动,说说不被人所接受的几种理由,让部分学生辨论教师小结:缺少足够充实的证据过渡: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磁学、深海探测和大地精密测量等研究结果,都有力的证实大陆确实在“漂移”。并且,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新的学说。二、寻找海底的秘密“海底扩张学说”教师讲述1、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被科学家所接受,在他过

6、世以后,他的假说几乎被遗忘。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海洋探测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科学家们对海底地形和海洋地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形成了“海底扩张学说”,一度销声匿迹的“大陆漂移假说”才又重新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为什么?因为有了新的证据)2、“海底扩张学说”内容: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移动,移动的大洋地壳碰到大陆地壳时发生挤压,并府冲插入大陆地壳底下,这样在邻近大陆的海底下会形成深深的海沟和一系列的岛屿,在大陆形成高原和山脉。海底的扩张使大陆分裂彼此远离。3、设问:让学生观看阅读课本图4.2.5,回答(媒体展示)①海底有什么?(有平原、山岭、海沟等)②

7、大陆地壳与海底地壳相撞时,海洋地壳会插入大陆地壳的底下,为什么学生活动:地壳运动的简单模拟活动----图4.2.6。(或让学生用橡皮泥制成两个板块的轮廓,并对其进行挤压或拉伸,观察其变化状况。)思考:①了解什么地方会出现海沟?②了解什么地方会出现岛屿、高原、山脉?教师小结:(第二课时)课前提问复习上一节主要内容三、“板块学说”与火山、地震带1、设问:是什么力量使海底发生扩张,使大陆分裂彼此远离?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答案。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的理论“板块学说”终于形成了。2、观看“世界板块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媒体展示)①全球分为几大板块?②他们的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