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册教案3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册教案3

ID:8630278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册教案3_第1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册教案3_第2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册教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册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一新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教学设想                          广州三中       王殿林   本单元五课六篇文章都属于议论性散文,而且都是名家名篇,其中中国现代作家的散文三篇(《窗》《渐》《鱼书》),当代作家散文两篇(《菱角的喜剧》《说不尽的狗》),外国作家散文一篇(《门》)。其特点正如单元导语所说,“或以智性见长,或以幽默娱人,或以深刻示人------”,抒写的都是“个人的见解和感受”,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文体,其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从作品的角度出发,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值得挖掘、

2、值得研究、值得学习的地方都非常多:作者、背景、主题、结构、材料、语言、技巧、风格……不一而足,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无底洞。但从教学的角度考虑,我们只能让学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大可不必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知能意行集中起来“一网打尽”。“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么,本单元教学的“最基本的东西”应该有那些呢?我觉得,老师们在教学时是否考虑如下内容:一、让学生初步认识并把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性散文,对文体的陌生必然会给阅读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什么是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还是属于

3、议论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什么?毋庸讳言,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议论性散文的教学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理,即把握文章表达的事理或象征意义。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

4、就是“形散神不散”。还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在我看来,恰恰是最为重要的两点),那就是:1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2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   让学生认识并把握议论性散文的特点,不仅有利于阅读同类散文(如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和周国平的哲学随笔等),而且对于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写话题性作文。我们知道,很多话题作文其实就是议论性散文,有道理、有文采、写法灵活、表达自由,倘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结合话题的写作,其结果有可能是事半功倍。有兴趣的老师

5、不妨尝试一下。二、让学生把握并学习这组议论性散文的共性特征——平常之中见深意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一单元的散文也不例外。不过,这一组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稍微用心阅读就会发现,那就是“平常之中见深意”。这里所说的“平常”,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凡常之事、之物,象课文中的“窗”、“门”、“菱角”、“书信”、“狗”等,“渐”不是事物,而是“时间”流动的状态,或者说就是“时间”,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没有丝毫的陌生之感,可谓习以为常。这里所说的“见深意”就是指开掘出关于社会、人生、文化方面的思考,揭示出或深刻、或独特的意

6、义。象《窗》中对“窗”的独特作用的认识,隐含的对“有限自由”的追求,《门》中人生命题诸如家庭生活、职业命运、社会众生、生活况味、人生终极的多方面思考,《菱角的喜剧》中“事物是复杂多样的”“认识事物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渐》中对“渐”的作用和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们“珍惜时间,把握人生”的激励,《鱼书》中对人间真情的探寻、对崇高友谊的向往、对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的批判、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的惋惜和抱憾,《说不尽的狗》对东西方“狗”文化的多元思考和纵深剖析。教材的编者用心良苦,他们不仅精心挑选了这一组有共性的课文,而且还设计了一个题

7、为《“平凡之中见新意”小论坛》的表达交流活动,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让学生把握这个最基本的写作特点。   “平凡之中见新意”(最好应叫“平凡之中见深意”),对作者来说,既是个表达问题,更是个思维问题,它反映的是作家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既是个阅读过程中如何“发现”的问题,更是个表达交流过程中“思考”“应用”的问题,对教者来说,既是个知识传授的问题,更是个指导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问题。如果从理解性阅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把握这个特点并不困难,意义也不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最好从创造性阅读和应用(表达交流)性学习的角度去处理教材,

8、设计教学。三、让学生认识、把握并学习每一篇散文“最基本”的个性特征   共性的学习和把握应该是单元教学的总目标之一,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偏离这一总的目标。但是,完成总目标决不是篇章教学的最终任务。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鲜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