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上《望海楼》《登拟岘台》word教案

沪教版语文九上《望海楼》《登拟岘台》word教案

ID:8630381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沪教版语文九上《望海楼》《登拟岘台》word教案_第1页
沪教版语文九上《望海楼》《登拟岘台》word教案_第2页
沪教版语文九上《望海楼》《登拟岘台》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语文九上《望海楼》《登拟岘台》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七诗二首(《望海楼》;《登拟岘台》)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刘敏教学目标1、熟读,读懂两诗的内容,体会诗歌不同的意境。2、学习“出人意表”的抒情方式,感悟“以我观物”的抒情特点,体会诗人或伤感或恬淡的情怀。说明:对于《望海楼》和《登拟岘台》内容的理解,意境的感悟以及诗人情绪的把握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质疑解疑;值得注意的是两诗虽同为登高览景抒怀之作,但作者的写景心境不同,诗人寄寓诗中的感情也大相径庭,教学中应该在学生自主感悟中加以引导点拨。这两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米芾是一位画家诗人,《望海楼》就是他结合语言艺术和画家所长,采用多维度

2、多视角丰富立体描绘景致的“画卷”;陆游的《登拟岘台》写得飞动潇洒,尤其是颔联、颈联情景交融,使自然景观变成了物我交融的有我之境,呈现出雅洁冲淡清新洒脱的格调。九年级的学生应该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和鉴赏能力,因此设置了教学目标二。 诗歌的教学教师切忌“嗜讲”,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悟、品,才能真正领会诗之气韵,采用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目标归宿。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析两首诗歌不同的写景特色,学习《望海楼》“出人意表”的抒情方式;学   习《登拟岘台》“以我观物”的抒情特点;熟读、背诵。2、难点:体会《望海楼》中诗人伤感之情,《登拟岘台》中诗人豪放的

3、个性和冲淡坦  荡的胸怀。说明:这两首诗中的楼和台,有的作为写景的立足点,有的作为写景的观察点,在理解时应注意区分;而且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感情,可谓“一忧”、“一乐”,不尽相同,要能够加以准确体会。朗读是轻松自然地把握诗意、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内容,还要渗透一定的朗读方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熟读成诵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宝。《望海楼》更多的着墨于绘景,角度多层次丰,只在尾联出人意表地情调急剧变换,透露出茫然、低沉、伤感的情绪,要理解感情有一定难度。《登拟岘台》的写作又异于前者,它在写景中渗透拟人、比喻等修辞手

4、法,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情景交融。两首诗风格各异,气韵不同,各具魅力,比较赏析不能粗浅,需细细辨别品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介绍望海楼、拟岘台。  2、我国古人有登高览胜之趣,许多亭台楼阁因此闻名,也有许多文人因“楼台”1、可由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自行介绍,教师适时补充。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楼有宋襄的题字“望海楼”。课前搜集资料,激发学习兴趣,复习已学诗文知识迁移为学好全文蓄势。而被世人铭记,你能说说吗?拟岘台:在抚州(今属江西),因其地山川之形很像湖北襄阳的岘山(晋代羊祜登高游览处),故名拟岘台。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崔颢——《黄鹤楼》;范仲淹——《岳阳楼记》等读诗解诗1、教师范读。2、自由朗读,借助注释初步感知内容。有疑难处注在书上。1、听清字音,必要时注在书上。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谈谈感想。 除注释外补充:飘渺(缥缈)、三峡、樽、画角、茫然、萦回等解释。读准字音是理解的基础,同时要注意语气和停顿,这有助于对诗意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借助注释初步感知内容。读诗悟诗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1、从读题目入手去看诗,“望海楼”和“登拟岘台”写景的角度和内容有区别吗?2、两首诗都描绘了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但从读尾联入手,两首诗中作者抒情的方式、流露的感情一样

6、吗?   二、探究思考,指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意境和情感。1、诗如其人。米芾世称“米颠”,陆游自号“放翁”,你在诗句中能窥见诗人的形象吗?2、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景和情是怎样协调统一的?一、交流要点:1、望海楼作为写景的观察点,融汇聚焦了诗人远近、俯仰、里外多重视角,侧重写景;登拟岘台既写景更兼蓄登台的体会,情景交融。2、不一样。《望海楼》是“出人意表”的抒情方式,并非刻意追求,抒情自然流畅;《登拟岘台》的江水毫无汹涌之势,显然是“以我观物”的抒情特点。从“茫然”、“喜”、“相亲”等词中品味体会,一伤感苦闷,一平和恬淡。 二、朗读、品味、分组讨论,结论要由学

7、生自己体悟,自然得出。 一、此两问的设计避繁就简,从内容和情感角度抓住主干提问,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两首诗的内容和主旨整体把握。特别是第二问教师可适时补充《白石诗说》、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相关观点,帮助学生比较出二者的不同抒情特色。同时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为下一个环节“读读赏赏”作铺垫。二、此两问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组织学生在研读中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对诗人形象分析可以知人论世,也便于更好地把握诗人在诗中流露的感情;对写景抒情的推敲有助于对诗歌意境的感知。读诗赏诗挑选你最欣赏的诗句读读赏赏交流概要: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诗歌以“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