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形的缓慢变化》word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形的缓慢变化》word教学设计

ID:8630447

大小:7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形的缓慢变化》word教学设计_第1页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形的缓慢变化》word教学设计_第2页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形的缓慢变化》word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形的缓慢变化》word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4章第3节(2课时)地形的缓慢变化(一)慈溪市胜山中学 徐旭飞 苏会燕 史杰一、教学目标①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用多幅照片揭示由于流水、风力、海洋、生物等外力作用导致地形变化的结果,同时人为作用改变地形的种种表现,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改造自然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②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地形还在不断地发生着缓慢的变化,并知道气温变化、流水、风力、海洋和生物都会使地形发生缓慢变化,懂得人类在经济建设中改变地形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关注由于流水和风力的影响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人类活动也在越来越深刻的改

2、变着地形,更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破坏性活动的报复,所以要让学生树立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和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通规律,地形变化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这种运动和变化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的。三、教学准备收集照片,资料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讲述、提问、讨论、启发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胜山有其它的名称吗?讲述胜山一开始形成时称为悬泥山。后来,在明代时由于倭寇经常袭击我国沿海一带,朝廷派戚继光去打击,在悬泥山上达了胜仗,才把悬泥山改为胜山。那么胜山为什么称为悬泥山呢?这跟它的形成有关,是大海改变沿

3、海的地形——地形的缓慢变化。(二)创设问题情景教师用挂图,出示卵石,岩石碎屑等,并问:1、坚硬的岩石如何会分解为碎屑或细颗粒的?2、谁把岩石碎屑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呢?3、近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经常遭受严重沙尘暴的影响,说明风的力量很巨大,那么风力能改变地形吗?4、讨论举例说明除了以上自然界的外力作用改变地形外,人和生物对地形有没有影响?(三)师生互动,分析归纳[1、地形的变化首先从岩石的风化开始2、流水作用是导致岩石风化和地形变化的重要力量3、风力也在改变着地形4、除了流水、风力等作用外,生物作用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地形5、人为力量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自然地形

4、(四)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1、解释杭州“瑶林仙境”怎样形成?2、风蚀蘑菇是怎样形成的?3、在现在经济社会中,在陡坡筑梯田、填湖造地、开矿采石等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样做合理吗?为什么?(一)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二)布置作业作业本AP31-32地形的缓慢变化(二)一、教学目标①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地形与等高线之间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制作模型和画等高线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②知识技能目标: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识别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

5、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了解地形类型的特点。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④STS教学目标:体验科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高线的绘制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识读。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三、教学准备收集图片、资料。准备橡皮泥,牙签,小刀,白纸,细线等。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讲述,提问,讨论,启发。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爬过胜山吗?你们说从南山坡爬到山顶容易还是从北山坡爬到山顶容易?胜山坡度是否相同?怎样来表示胜山坡度呢?用等高线来表示。讲

6、等高线前先讲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海拔)(二)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学生用手中的橡皮泥捏一座心目中的胜山,并在胜山的模型上画上等高线。2、学生讨论俯视山峰所看到的等高线的形状。3、学生讨论如何将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和形状绘到白纸上。4、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己的思考将等高线绘制到平面纸上。(三)创设问题情景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并设问:1、等高线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海拔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推出山顶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内向外海拔增高)2、等高线的疏密与山的坡度的关系是怎样的?(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四)师生互动探讨山的各

7、部分结构,山脊,山谷,鞍部,峭壁,山顶等。(五)分析归纳并填写表格学生分组绘制山脊,山谷等山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通过合作学习分别归纳出山脊,山谷,峭壁,鞍部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六)学以致用1、教师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幻灯片,由学生来判断爬山的问题,从哪一边爬到山顶更容易。2、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判断山脊,山谷,鞍部。3、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平原、盆地、山地、丘陵、高原,讲述地形类型的特点。(七)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交流。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八)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绘制

8、等高线且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