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长春版语文三上《我们眼里的秋天》word教案

2014秋长春版语文三上《我们眼里的秋天》word教案

ID:8630504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2014秋长春版语文三上《我们眼里的秋天》word教案_第1页
2014秋长春版语文三上《我们眼里的秋天》word教案_第2页
2014秋长春版语文三上《我们眼里的秋天》word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秋长春版语文三上《我们眼里的秋天》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表达1我们眼里的秋天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秋天的活动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词语,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积极主动地进行表达。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学习在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准备:  1.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可以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2.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画报、照片以及描写片段。  3.读几篇描写秋景的作文。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兴趣。  四季的景色各有不同,以秋天为最佳。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果实累累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  

2、如果你抬头仰望天空,就会看到深秋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好像被雨洗刷过。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慢地漂浮着,真是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屏幕出现秋天的天空)  如果你来到田野,就会看到一派丰收的景象:棉花白似雪,谷穗沉甸甸,高粱红似火。(屏幕出现秋天的田野)  如果你来到山林,就会看到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就是自家门前的小院,也是秋意浓浓。菊花正开放,白的、黄的、粉的。菊花旁的几棵柿子树,叶子已经枯黄了,可叶子后面挂着一个个沉甸甸的大柿子,真惹人喜爱。同学们,秋天美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秋天的成语或词句?  板书词语:  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天

3、高云淡  用教师优美的语言和真实的图片创设快乐轻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生动有趣的习作素材,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自由、快乐的情境中开始学习。  调动积累,发展语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示例指导学会描写。  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秋雨绵绵瓜果飘香五谷丰登  一叶知秋果实累累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秋菊怒放  碧空如洗绚丽多彩  多好的词语啊!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词语,走进迷人的秋景,一起来感受秋色,描绘我们眼中的秋天。  二、读懂习作要求:  指读9页习作要求。  自由读习作要求,想这段话要求我们做什么?  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  三、指导选材

4、。  四、绘声绘色说秋天。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一)仔细观察说不同。  1.秋天在哪里?秋天在田野里,在山林里,在果园里,在花园里,在校园里,只要你留心观察,处处都有秋天的影子。  同学们课前收集了许多关于秋天的图片和资料,请你尽量用上刚才我们说过的优美词语,描绘一处我们家乡最具秋天特色的景物。  2.学生自由准备,然后表达。  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评点出描述的景物,即描给的是形状、颜色、姿态还是声音等,并板书。  3.总结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同时说明,同一个地点,各季节的景色不同,同是秋天,各处的景色也不同。能够发现差别的同学,就容易找到景物的特点。

5、希望你们观察秋天的景物时,一定要看清秋天景物的形状、姿态、颜色、声音等方面的特点。边看、边记、边想,就一定有收获。  4.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次观察描述。  (二)描绘具体表真情。  1.一位同学在描写秋天的月季花时这样写道:  “花坛里的月季花可真多呀!它们颜色不同,开得十分鲜艳,各种姿态都有,真是美丽极了。”  另一位同学同是描写秋天月季花,他这样写道:  “花坛里的月季花可真多呀!它们有红的、白的、紫的,还有粉的,真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蓓蕾初绽,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妩媚动人,真是绚丽多姿。如果闻一闻,简直是芳香醉人。这些月季花,在微风

6、的吹动下,摇摆着枝叶,好像一个个穿红戴绿的小姑娘在风中舞蹈。”  2.学生对比朗读,感受并表达描写的不同。  3.总结:两段话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月季花的喜爱之情。而后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对月季花的颜色、姿态、气味、动态的具体描写之中,所以把文章写得具体,感情更真实。  4.你们描绘的果园里的果树、稻田里的麦穗、花园里的菊花等,知道怎样才能写具体吗?请选一段,具体地说一说。  师生共同补充、评点学生的片段描述。  五、写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将秋景写具体。  (二)总观全文明思路。  1.现在,同学们都能抓住一两处景物的特点描绘出自己眼中的秋天了。但

7、要真正地落笔,写好这篇文章,使别人看得清楚明白,还要注意表达的顺序。  2.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评点学生的写作思路,总结出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以及地点转移等描写顺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