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教案5篇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教案5篇

ID:8631525

大小:4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4-03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教案5篇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教案5篇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教案5篇_第3页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教案5篇_第4页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教案5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粤教版必修一《华罗庚》教案5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 罗 庚    1 .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顾迈南,新华社记者,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作品,如《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华罗庚传》、《丁肇中:故国情深》、《李政道》等。 ⑵基本解读 这篇传记作品的描述对象,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但是,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有许多生活事实可能是芜杂的,要通过有限的文字给人物做传,也只能抓住最能凸现人物特征的某些材料,来为人物

2、进行文字画像。这篇文章突出了华罗庚三方面的特征:( 1 )华罗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 2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里杰出的成就;( 3 )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爱国情怀。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文章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中,组合在华罗庚生命的转变中,所以,文章的脉络仍然非常清晰,材料多而不乱。这种写法,是传记文最常用、同时也可以非常灵活变化着来运用的

3、一种写作形式。第二,这篇文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来。第三,作者仍然有意识的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具有生动的可读性。 文章首先讲述了一个“伯乐识马”的小故事: 1930 年,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通过一篇论文看出华罗庚“真不简单”,建议“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个小故事具有多重意义。( 1 )在描写传主形象方面,这个故事表明了 19 岁的华罗庚非同寻常的数学才分以及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 2 )华罗庚

4、的数学才能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也成为新的“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年轻学者。这个故事为后文埋下伏笔。文章的这种写法有内韵。( 3 )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是一个倒叙,并由此引出他“他已经走过了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 在《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文章又讲述了几个小故事:“物不知其数”算题、“罗呆子”的绰号、可怕的伤寒症等,以此来展现华罗庚青少年时期的数学天分、艰苦自学的情形以及选择数学为人生目标的过程。其中,华罗庚选择数学当作

5、自己人生目标的故事特别令人感慨。年青的华罗庚染上了瘟疫,病好之后,却落下了终身残疾。“我选中数学,是因为它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道具简单。”华罗庚作出了最适合自己的生命选择,心无旁骛,专攻数学,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了自己的才分。祸福相倚,华罗庚的生命又一次应验了中国古语。 《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和《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两部分,主要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一面简要的描述华罗庚的生活变迁,一面用大量具体翔实的资料,说明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成就。用大量文字描写华罗庚的数学研究成就,凸现了传主作为一个数

6、学科学家的伟大之处。文章着重谈到的华罗庚数学成就有:( 1 )研究堆垒素数论。堆垒素数论涉及到把整数分解成某些别的整数的和,华林问题、哥德巴赫问题等都是这个学科中的著名问题,华罗庚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将他的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1941 年,他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1946 年由苏联科学院出版。其中有些结果,现在还被认为是经典的。( 2 )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特别是典型域方面的研究,是华罗庚对数学的突出贡献之一,他的《数论引论》受到高度

7、评价。(建议:关于华罗庚的数学成就本身,不必花太多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述,但是,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来,有利于梳理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也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在描写华罗庚作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写到了他的爱国情怀。对于华罗庚爱国情怀的表现,文章也是在时间顺序的框架之中、在华罗庚生平经历的延展之中来表现的,这样,就写出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一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1 )、国家受辱的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华罗庚对“金瓯半缺时”的国破家亡现状和“狐

8、虎满街走,鹰鸇铺地飞”现实的愤慨和忧虑。( 2 )、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放弃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回国,他说,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我们应当回去”。( 3 )数学下乡。 1958 年以后,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运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意在领会华罗庚为学为人以及他取得科学成就的关键点。 参考答案 在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的生涯中,华罗庚最深的体会是:“科学的根本是实”。“树老易空,人老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