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上《平面镜》word说课稿

苏科版八上《平面镜》word说课稿

ID:8633045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苏科版八上《平面镜》word说课稿_第1页
苏科版八上《平面镜》word说课稿_第2页
苏科版八上《平面镜》word说课稿_第3页
苏科版八上《平面镜》word说课稿_第4页
苏科版八上《平面镜》word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上《平面镜》word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面镜》说课稿物理师范071陈恺波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这是一节物理实验课,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讲“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第二课时讲“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的应用”,本节课我就来讲讲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下面,我就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来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一、教材分析通过仔细分析教材,我发现《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同时也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2、。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分析及。(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

3、与价值观:(1)养成用探究的方法探索事物本质的方法与能力(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一、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规律,我确定如下的重难点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之所以以此为教学重点,是因为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2、难点:像与物等大以及虚像的概念(知识难点);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探究活动的难点);因为“虚像”比较抽象,本身“看得见,摸不着”,而由于日常生活

4、的经验构成的像与物有时不等,这些就构成了本节的难点;而在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预计对于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探究设计中的难点。二、教法、学法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是重要。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研究问题,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方法:教师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替代法等三、

5、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以〈小魔术1——魔术箱奥秘〉和〈小魔术2——浇不灭的烛焰〉引入课题,目的是通过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浇不灭的烛焰,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不仅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为后面的学生实验作铺垫,为学生理解平面镜成的像的性质打下基础。通过魔术表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魔术的奇妙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想亲自动手实验来探究具体情况。创设的魔术情景使他们对魔术所展示的实验现象提出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欲望。2、新课教学(1)平面镜的概念对于什么是平面镜,本节课通过感性认识,观察生活中的镜子和观

6、看两张幻灯片引导得出概念。使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事例走进物理的殿堂,同时通过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在笑声中总结出平面镜的概念,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按新课标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活动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希望通过讨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建立猜想、制定实验计划、实验步骤及确定实验器材。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使他们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问题:“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一问题

7、使学生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角度去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镜,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经过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1)像与物左右相反;(2)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将这些猜想一一列在附板书上,因为这时后面探究的课题。在猜想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由我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如果是这样,我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

8、“我们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经过一番讨论,使学生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