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说课稿

ID:8633392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3

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说课稿_第1页
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说课稿_第2页
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说课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粤教版必修二《菱角的喜剧》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菱角的喜剧》说课稿 清远市佛冈中学 何楚红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菱角的喜剧》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散文,作者从自己认识菱角的发展过程中,阐明了一个观点: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正确认识事物,既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又要掌握它的特殊性,认识事物不能绝对化、简单化。文章对事物的认识由浅入深,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描写十分清楚,思路非常清晰。作者证明自己的观点时所运用的材料恰到好处,有自己对菱角的认识过程,有生物方面、化学方面、物理方面、医学方面的例子,一个农民认识天气条件的例子,有地方良种变劣种的例子,山洞养猪有的成功有的却失

2、败的例子等。这篇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结合在一起,表现作者独特的感受,精辟的见解;内容涉猎广泛、联想巧妙;语言明快晓畅,讲究变化,在写作上具有典型的秦牧散文风格。读来使人在跟随作者喻理愉悦、领悟哲理的同时,也欣赏到了哲理性的散文写法的艺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认识事物要有正确方法的观点。学习作者从生活现象中悟出道理,并张开想象,广征博引,来进一步阐述道理的写作特点。 2 、能力目标:感悟课文深刻的思想和哲理,领悟于平凡中见深意、在生活中挖掘新的思

3、想和认识的写作方法,欣赏课文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训练语文表达能力。 3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对自然、社会等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的认识,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和哲学理论水平,有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学习写作方法。品味语言风格。 二 说教法 由于哲理散文所涉及的内容是平凡中见深意,教学方法采用“研讨阅读”和 “质疑思辨” 法。教师可在前半节布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准备。教师则要在潜心研读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

4、好应答的准备。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既要有正确的引导,又不要急于对一些问题急忙下结论。提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质疑与辩驳。对学生提出的富有创见性的观点,要及时予以表扬,激发他们学习与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要求对所有有争议的问题下一个所谓的定论,要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讨论与研究。教师当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强加于人。总之,要创设一个平等与民主的课堂气氛。 三 说学法 1 培养学生掌握质疑思辨的创造性阅读方法 2 在理清思想结构的基础上,能迅速筛选信息,把握中心句和关键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 四、

5、说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材料等,为学生创设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拓展思维,开发智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拟用一课时授完,教学程序如下: (一)、教学导入: ( 1 分钟) 在生活中,面对一些人或事,我们经常会经常看到普遍性的一面,却忽视了特殊性的一面。认识事物时我们经常绝对化、简单化地看问题,其实我们稍微认真地加以思考就会发现,任何事物都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有正确方法。 (二)作者生平:( 2 分钟)秦牧( 1919-1992

6、 )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 1919 年 8 月 19 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 13 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 1938 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 1945 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

7、,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 196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 10 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三)欣赏图片(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菱角、蝴蝶、蝗虫、种子,连体婴儿等图片)、然后研读讨论:( 25 分钟) 1 、速读课文 1-6 段,作者如何引出事物是复杂多样的道理? (认识菱角 - 生活现象) 2 、朗读课文 7-12 段,从课文中找出每段的中心句,由此看出作者引申出什么道理呢? ( 7 段:面对

8、世界万事万物的这种复杂性、多样性,站在正确立场上的聪明人并不茫然失措。 8 段:自己因为一向看到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就以为天下的菱角都是两个角的,对人们早已调查出来的菱角的各种状态都不知道。 9 段:我们寻常所说的“认识事物深刻”,事实上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之后再高度掌握它的复杂性之谓。 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