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点评

语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点评

ID:8636239

大小:2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3

语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1页
语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2页
语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3页
语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4页
语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点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老师《阿炳在1950》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导入     师:先请欣赏名曲,注意用心聆听,最好闭上眼睛,看能从中听出些什么?     (播放《二泉映月》)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许多同学还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请谈谈你听曲子时的感受。     生:我感到悲伤和沉重。     生:我感觉到一个人在抗争。     生:我仿佛看见一个空旷的巷子,有个艺人在孤独地拉琴。     生:这支曲子可分三部分来听:有时低沉,有时激越,有时回环。低沉是诉说不幸,激越是对命运的抗争,回环表示对理想的思考和向往。     师:(

2、惊)噢,这位同学说得很内行,欣赏能力极好,我知道你在学钢琴,在这方面很专业。(众人鼓掌)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让我感觉到大家都能听其曲而知其意,欣赏水平很高。的确,这支名曲意境深邃,旋律哀婉、深沉,蕴涵了作曲者对人生的感悟、对命运的抗争。我们应该感谢作曲者,为我们创作了这么神奇的乐章!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作曲者——阿炳,了解他的事迹,了解《二泉映月》。 二、感知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想听一听大家读这篇文章的初步感受。     生:我感到遗憾,因为只录了六首,其他的我们再也无法听到了。     生:太惨了,阿炳太不幸了,多活几年多

3、好。     生:我感到庆幸。     师:哦!能具体谈一谈吗?     生:我终于能听到《二泉映月》这么好的名曲了。     师:这得感谢谁?     生:感谢杨荫浏、曹安和等几位教授,是他们的劳动使这么好的名曲得以保留。     生:还得感谢阿炳,给我们创作了这么神奇的乐曲。     生:我看还要感谢新中国的成立,给他们带来了机会,带来了音乐的春风。(众人鼓掌)     师:这位同学的口才真棒!我看还要感谢一个人。看145页,在他的过问下,《二泉映月》才得以制成唱片,流传天下,名扬中外。     生:(醒悟)哦,吕骥先生。    

4、 三、探究     师:现在我们一起更深入地探讨课文。请同学们互相质疑解疑,讨论两分钟,然后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生:为什么课文标题是“阿炳在1950”而不是“阿炳与《二泉映月》”?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看哪个标题好。     生:我认为“阿炳在1950”好,突出了时间,正是在这一年抢救了这支名曲。     生:我认为改为“阿炳与《二泉映月》”要好些,这样突出《二泉映月》的地位,它是阿炳的代表作;因为文中最后也说“《二泉映月》已成为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世界性经典曲目”。     生:他这个说法不妥,

5、用“阿炳与《二泉映月》”作标题,与内容不一致。因为文章内容主要是写阿炳在 1950年的情况和《二泉映月》的录制经过。     师:好,这个同学从内容与标题相统一的角度来解答,值得我们学习。 生:(辩解)那么课文的后半部分是写《二泉映月》的地位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应该突出《二泉映月》,改为“阿炳与《二泉映月》”也不错啊? 师:我也想谈一点看法,我认为文章还隐含了对新中国的赞扬。请设想一下,没有新中国的成立,会有这一切吗?正是这个大前提,给了阿炳抢救作品、改变命运的机会。鉴于此,我认为该突出“1950”。     生:文中提到阿炳有三百多首

6、乐曲,却只抢录了六首,太遗憾了,为什么不在1950年以前就录制呢?为什么不多带些钢丝?(众人点头,沉思)     师:(点拨引导)这个问题有深度。哪位同学在预习时了解了更具体的情况?能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去思考?     生:我认为是阿炳的地位低,是一个卖艺人,开始没有被发现。     生:我认为旧中国没有条件,录音机要进口,文中 140页说录音机都要从外国进口。     生:我认为是新中国的成立、社会的解放给阿炳带来了好运。(众人笑)文中140页不是强调说,由于阿炳自编弹唱《金圆券害煞老百姓》,国民政府地方官员指使人殴打阿炳,不准他卖

7、艺了吗?       师:(笑)这位同学的回答很精辟,大家的掌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补充一下,录音钢丝也需要进口,那几位教授可能也没料到阿炳不久就会去世。     生:(迟疑)老师,这篇文章跳来跳去我没看懂。(老师惊讶,众人大笑,这位学生的脸一下红了。)     师:这位同学很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篇课文确实很特别,有难度。大家发现了没有,它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有着很大的不同。     生:(齐点头)是。     师:看一看,哪些地方不同?     生:插叙、倒叙很多……有点乱。     师:(纠正)是错综复杂,同时穿插了许

8、多内容。     生:有许多小体字。     师:(追问)那是什么语言?     生:(思考)……是一些人说的话。     师:(继续追问)这些人是什么人?     生:……被采访的人。     师:(引导)大家看过“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