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说课稿

ID:8642772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4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说课稿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说课稿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说课稿_第3页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容说课】高中语文苏教版第一册最后一个专题是“像山那样思考”,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专题共分“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深思”三个板块,分别侧重于自然之美、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故教学目标分别侧重于感受鉴赏、思考领悟、探究创新。文质兼美的《江南的冬景》,列板块“谛听自然”之首,自当确立感受鉴赏的核心目标,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学生多属江南人,谙知江南之景,是学习本文天然的资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提高朗读技能,恰当表达文本内容和自己的

2、阅读感受。2.掌握诗中有画和“隔”的美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3.掌握自然细腻的基本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赏体验江南秀美冬景,谛听天籁,感触其美。2.品味语言,交流探究,涵咏文本“诗中有画”的意境美。3.对文本自然细腻、虚实结合的特点能提出个性化评价。4.写作表达,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重点难点】重点:体验文本“诗中有画”的自然细腻的意境,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难点:应用创新,化虚为实,描绘心中江南冬景。【教学方法】朗读

3、法、文本研习法、讨论法、创造性练习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某国有一位著名女演员,拿着一张写着字的纸,以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当众朗诵,运用的是她演悲剧时的腔调,那沉痛苍凉、凄苦激烈的音调,使座中有人为之泣下。可是,她朗诵的是什么内容呢?菜谱,是菜谱!真是想不到,语言的声音竟有如此魁力。看来,鉴赏散文,不能不读。〖朗读感受,审美感知〗[思路设计]1、 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个性化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尝试。2、 读的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所读冬景,并指出其景物总特征,全班共同评改。[设计缘由]从声感出发,因声求气,循气得情,而个性化朗读,

4、倡导学生读我所爱读我所感,再辅以他人评价示范,利于学生互补互动;以概括的形式复呈所写景物,并提炼出其特征,这是审美必有环节。[预想引导]1、全文优雅明朗,节奏宜舒缓,语气当透着清喜自在。可能学生做得不太好,要结合具体语句齐探讨,共揣摩。2、对“景”的理解,学生可能有所不同,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单指自然之景,二是既指自然之景,又指人的活动。对此,要予以明确,可供学生自由选择。3、“悠闲”是表达感受之词,不可概括冬景特征。4、供参考:晨霜街景(可爱明朗),郊野草树(生气含蓄),冬霖寒村(如诗如画),喜人雪景(美不可言);曝背谈天(晴暖温和),寒郊散步(逍遥宜人)。[组织形式]   

5、A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B学生概括,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示范。〖重点鉴赏,审美探究〗[问题设计]   “冬霖寒村”是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全段是如何言传这种“悠闲”的呢?[设计缘由]   “冬雨寒村”这一段,描写细腻,如诗如画,引人入胜,还蕴含着美妙的美学知识,同时,本段侧重正面描写,同时,又有侧面烘托,虚实相生,是全文艺术性的缩影。以本段难言之“悠闲”为突破口,以品咂诗画之味为主要载体,用美学知识作为方法,学生、文段、教师互动交融为追求。[预想引导]估计学生能意识到,但可能不全面不深刻,所以,教师艺术性地引导很重要。引导时注意以下几点:1、时间为“秋收过后”,人自然

6、清闲;“长桥”卧于“河流”之上,映影潋潋,皆江南独特风物;“三五人家”傍河而聚,而非黑匝匝一大村落。全透着“悠闲”二字。2、“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这句集中体现了中国诗画中“隔”的艺术。山仅是个小土山,而窗一含,幽境自出。可能大部分学生忽视那中间的“杂木树林”,其实这儿亦有“隔”之妙,把窗和远阜之间的空旷用些随意的“杂”木填一填,避免了单一,闲来之笔,雅趣十足;闲来之境,风味独特。可引李方叔词“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汀草涨痕添”,李商隐“画檐簪柳碧如城,一帘风雨里,过清明”,来体味这“隔”的神妙。(可参考宗白华《美学散步》第26页)3、背景“一层淡得几不成

7、墨”,淡雅水墨,雨淅淅沥沥,纷纷洒洒,经久不停,皆使这背景下的人人景景都悠闲了。4、门前泊着只“乌篷小船”,荡来荡去,熟悉亲切,动作上以动衬静;茅屋里酒客喧哗,画中人好不悠闲,声音上以动衬静。   5、色彩淡雅:白、淡墨、红黄、月昏。整个画面多浸于朦胧之中。   6、全段诗中有画,妙不可收,可引王昌龄诗《初日》以拓展体验。(“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可参考宗白华《美学散步》第11页)[组织形式]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分小组探讨问题——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