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2》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2》教学设计

ID:8657951

大小:1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2》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2》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2》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吃穿住话古今(一)2》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第一课 吃穿住话古今(一)从食物话古今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第一课《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材简介:本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1课,本课有四个子话题,分别为走进远古时代、告别茹毛饮血的生活、古人的歌谣、中华食文化。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我在依据教材文本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些示范性的知识点事信息资料,给学生留出了探究了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教学内容上从远古人类的茹毛饮

2、血的生活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在尽可能地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们的食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及其全世界的影响。体会人

3、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人类从发展到现在,在饮食方面的进步。   2.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3.从种植、养殖的发展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学会用比较发展的眼光研究和看待事物,体会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历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学习1. 看图片,说出图中农作物的名称2. 它们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3. 揭题,板书导入学习内容。活动一:食物的起源与人

4、类文明的开始1、 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2、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地球上就已经有了人类生存的迹象。人类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而在远古时代,人类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那他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我们现在就来共同交流。3、 出示交流提示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远古时代人们的饮食生活(1) 远古人类获取食物的方法?他们如何使用工具?(2) 远古人类在饮食习惯上有现在人有什么不同?(3) 远古人类如何发现和使用火?火对人类有什么贡献?4、

5、 小组交流,整理各成位收集来的资料。5、 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交流成果。活动二:食物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1、 出示书中的农谚2、 学生出示查找到的农谚资料,共同交流。3、 小组长指派两名同二至三名同学汇报交流。4、 诵读二十四节气歌。5、 分享有关节气的资料。6、 我们现在处在什么节气?这个节气前,节气后有什么变化吗?活动三:食物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1、 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的饮食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季节,我们的饮食也不同-------拗九粥2、 资料投影分享学生交流查找到的食物的故事。3、

6、 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年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探讨了关于吃的话题,从远古时代,从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到火的使用,到今天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感受了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智慧和勤劳上进。我们还一起分享了中华悠悠千年积淀食物文化,还与西方的饮食文化进行了对比。从饮食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中华千年的灿烂文化也需要同学们把他们传承下去,并且学习祖先们用发现的眼睛去改变生活,用智慧与勤奋创造明天。板书设计:吃穿住话古今(一)古饮血茹毛火的使用今种植养

7、殖食物故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