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计划

ID:8659908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计划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计划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计划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计划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数学游戏”,4个例题及练习一中的习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绕图形上的某个顶点旋转90°后的图形。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设计成美丽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受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

2、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和旋转的特征及性质。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成轴对称和旋转的特征、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

3、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课时安排 轴对称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多媒体、剪刀学具准

4、备:剪刀、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二页的图案学生欣赏,找出里面的数学知识。(几幅图案都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有的图案是原来学过的对称图形)  2.说出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页的图形,学生欣赏,找出对称轴,说明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注意:学生只要能说出大体意思就可以,不必要求说的那么准确。  3.

5、画出图案中的对称轴。  4.说出你在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建筑上的图案、有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 (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1.出示例1,让学生认真观察“松树”图形,看看能发现什么。(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2小格,同样道理,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点C与点C'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4小格)  2.说明在轴对称图形中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如“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  3.得出结论: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三)画轴对称图形  出示例3,同位讨论:怎样才能画的又对又好? 

6、(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那么只要在左边的图形中找到几个关键点,在右边的图形中找到它们的对称点,再连线就可以了。这样很快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屋顶、房体及大门)的另一半,进一步画出一个图形(窗户)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试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的画图情况。三、练习延伸  1.教材第4页”做一做”。  思路:将对折的过程反过来想,先在头脑中将纸展开一次,半只蝴蝶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1只蝴蝶,展开两次,1只蝴蝶又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2只蝴蝶,展开三次,2只蝴蝶再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4只蝴蝶。同样的,展开四次

7、,4只蝴蝶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变成了8只蝴蝶,……每经过一次轴对称变换,图形的数量就会变成原来的两倍。  2.练习一1.2  教学反思:学生 通过空间想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变化,想象多次对折后的图形有困难,可以借助实际折一折、剪一剪,帮助想象理解。通过折剪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学会欣赏数学图形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