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下第12课《钻木取火》word教案

2016春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下第12课《钻木取火》word教案

ID:8666059

大小:1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4

2016春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下第12课《钻木取火》word教案_第1页
2016春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下第12课《钻木取火》word教案_第2页
2016春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下第12课《钻木取火》word教案_第3页
2016春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下第12课《钻木取火》word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6春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下第12课《钻木取火》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12、《钻木取火》备课时间:2015.5.6授课时间:5.13教学目标:1、通过摩擦生热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2、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钻木取火运用的是摩擦生热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教学重难点:知道钻木取火运用的是摩擦生热的道理。教具准备:1、教师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2、教师准备槐木、梧桐木、砂纸、铁条、绳子、火柴、有关钻木取火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引导

2、学生交流有关钻木取火的话题,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钻木取火——摩擦生热(1)交流有关钻木取火的资料。(2)实验方法:选择比较硬的条状木头(如槐木),把木头的下端用刀子削尖;再选择比较软的木头(如梧桐木),用小刀剜一个小洞,平放于桌上,再用绳子缠在槐木上,用一个比较硬的东西顶住槐木上端,让学生一边一个来回拉,观察现象。(3)让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钻木取火的道理。教师参考资料:摩擦会产生热量,也就是摩擦生热。2、其他摩擦生热实验(1)选择实验材料,验证摩擦会产生热量。(2)学生做实验。①搓手。②用砂纸打磨

3、铁条。③在黑板上摩擦火柴。(3)交流实验现象,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教师参考资料:机械能能转化为热能。(三)科学与生活1、生活中有哪些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教师可根据课本上的图片资料或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并启发学生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2、讨论“摩擦生热”的利与弊。利:冬天双手摩擦可以产生热量,使手变得暖和。弊: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导致钻头损坏等重点讨论:摩擦生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商量解决的办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3、机

4、械能除了转化为热能以外,还可以转化为什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光能、声能等方面的例子。使学生意识到能量之间的转化是多角度的。(四)拓展活动查阅资料,继续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参考资料:古代取火法:1、用木燧;2、用金燧;3、用石敲火。木燧:即钻木取火。相传,有一个叫燧人氏的人,见大鸟啄木出火(也有说看到森林自行起火),认为木中藏火,于是"几经攻治,几番试验",才创造出人工钻木取火的法子,人类才有了自己取的第一把火。此法后世一直沿袭,曾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这一古老传说,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

5、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情况。金燧:金燧,即向太阳取火。在周代,除木燧外,兼用金燧取火。《周礼》载:秋官避开炬,负责用"夫燧"向太阳取明火。夫燧,是古人在日下取火的一种用具。它是用金属制成的尖底杯,放在日光下,使光线聚在杯底尖处。杯底先放置艾、绒之类,一遇光即能燃火。因此,夫燧即金燧。另外,《考工记》记载了用金锡为镜,其凹面向日取火的方法。可见,我国在四千年前已有使用光学原理取火的技术了。以石敲火:到了魏晋六朝,已经有以石敲火了。敲石所发的火,叫"石火"。古代以石敲火之法,是用铁片与石相撞,在下面放着"火

6、绒",当火星落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取灯"接引,即取得火。火绒,是艾或纸,加以硝水制成,揉之使软,极易起火。"取灯",北方叫"发烛",以褪皮麻秸做成小片状,长五六寸,涂硫磺于首,遇火即燃,用以发火。在南方,发烛则用松木或杉木制成。以石敲火之法盛行后,必须有引燃物配合,所以"发烛"、"火寸"等助燃物的行业就逐步发展起来。光绪初年,火柴还未盛行。当时取火技术又进了一步,用一种叫"火镰"的工具。这种火镰,缝皮为包,安铁为刃内装火石一片,火绒一团,如果要用火,取火绒少许,放在石上,再用铁刃撞击,能发出火星,顷刻间就得火

7、,是当时吸旱烟者不可离身之物。后来有了火柴,火镜、火石、火绒等物就逐渐衰落了,最后消失。板书设计:12、《钻木取火》教学反思:知道钻木取火运用的是摩擦生热的道理,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