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1课时)word教案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1课时)word教案

ID:8671294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4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1课时)word教案_第1页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1课时)word教案_第2页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1课时)word教案_第3页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1课时)word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1课时)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从克到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从克到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表示较重的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做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2.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回进行简单的换算。3.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克、千克的活动经验、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吨米的量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2.对

2、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展示情境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照片)曹冲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他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之后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用以往所学的单位克,千克作单位很麻烦,该用什么作单位呢?(吨用字母t表示)2.师: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

3、究一下。板书:『从克到吨』学生观察从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一)直观感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吨”1.师: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2.介绍书P20的大型动物师: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小结: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3.填合适的单位。(1

4、)1张报纸约重4()(2)小胖的书包约重3()(3)1个苹果约重150()(4)1棵白菜约重1()(5)大象约重4()师:谁来总结怎样正确填写合适的重量单位?(二)创设情境,充分感知“吨”1.师:“吨”是我们新认识的重量单位,那么它究竟有多大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它,老师特意制作了一把电子秤。多媒体出示:一把电子秤,十袋100千克重的大米,每次称一袋大米,同时,在电子秤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绿灯,右面的屏幕显示100千克字样,每称一袋,相应递加,直到第十袋时,左面的屏幕上显示出红灯,同时在右面的屏幕显示出1吨的

5、字样。师:你看到了什么,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1吨=1000千克=1000000克学生交流学生尝试回答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初步感知:以吨为重量单位的物体都比较大。2.师:一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呢?列式解答1吨=1000千克1000÷25=40(个)答:要40个同学才能达到1吨。3.师:现在每一位同学手中都有一件知道重量的物体,估算一下多少样这一物品能达到1吨。(三)以生活情境,加深对重量单位间关系的认识。1.师:通过以上例子可以说明用一些较轻的物

6、体聚少成多,也能达到一吨的重量,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对重量进行了限制,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2.师:现在老师想找你帮个忙。这里有一辆卡车和一堆货物,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堆货物能不能一次全部装上卡车。多媒体出示图片,一辆卡车上标注限载重6吨,旁边有一堆货物,标注6000千克,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这堆货物可以一次性的装上卡车。说说你的理由吗?观察并记录。学生尝试练习生举例:大桥的载重量,卡车的载重量等。联系学生自身的重量,让学生估算,加深对吨的认识。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让

7、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深切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练习巩固(一)换算:2吨=()千克5吨=()千克60000千克=()吨5吨+1吨=()千克12吨-6吨=()千克(二)判断题1.粉笔长13克。2.一瓶牛奶重250千克。3.一个皮球重2吨。4.1吨铁比1吨棉花重。(三)拓展题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1.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2.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