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下《折形状》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下《折形状》教学设计

ID:8676657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苏教版科学五下《折形状》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科学五下《折形状》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科学五下《折形状》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五下《折形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折形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2、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3、知道不同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过程与方法1、能够就纸的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解决问题;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研究的方法;3、能预测不同形状的物体承受力大小;4、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能起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控制好不同形状的纸筒的

2、承受力对比试验教学过程:一、组织上课二、导入:今天这节科学课由我跟大家一起上,希望我们能够合作愉快,好不好?生:好。1、师: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老师想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浏览一番(PPT图片展示郁郁葱葱的竹子、树木、草莓、桂圆、荔枝、筐),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2、这个时候教师适时出示柱体、锥体、球体、台的模型,小结:我们所见的物体基本上都是由这四种基本形状组成的。形状世界无奇不有,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其中的神奇和伟大,好不好?生:好二、探究增大薄形材料承受力的方法1、首先老师想让大家帮解决一个问题,我想用这张薄薄的纸托起我们的科学书,(师示范纸托课本)可总

3、是失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小组讨论、动手试一下。生:思考、小组动手实验…….(适时提醒:有的小组已经想出好办法了,再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了)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2、你们太棒了,想了这么多办法,提问:你们是怎样把科学书托起来的?生:卷成纸筒了3、为什么现在卷成筒就能托起科学书的重量呢?学生回答:形状改变了/纸筒的能承受。纸卷成筒也就是纸的什么发生变化了?生:形状(板书:形状)4、刚才我们只是简单的改变了纸的形状,就增加了它的承受力,现在我们每组桌子上都有几张同样的纸,要增加它们的承受力,我们就需要改变它们的形状,你都能将它们折成什么形状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板题:折)5、大

4、家的办法真多,可哪种形状的承受力更大呢?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先只折叠圆柱形纸筒、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这四种形状(教师展示四种形状)。要想折好这四种形状,折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要分工;上下两个边要平;粘胶水的距离要一样……)6、现在就开始折吧。学生动手折纸筒7、折好了吗?你认为这四种形状谁的承受力最大呢?你能把四种形状按承受力大小进行排序吗?把你的预测填写到实验记录上。学生讨论、汇报,记录好预测结果。 纸筒的形状承受力大小排序预测(书的数量)实验(书的数量)圆筒形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8、到底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接下来就通过实验来研究物体形状

5、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放重物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一本一本地加,轻拿轻放,书本中间放在柱体中心,重心放稳。)9、假如柱子上放了12本书,这种形状倒了,那这种形状的承受力是多少呢?生:11(12)本如果放12本书纸筒倒了,我们就说这个形状的承受力是11。10、谈话:老师看到有的学生已经迫不急待了,不急,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实验完了仍旧把实际结果记录下来,听清楚了吗?那好,我们赶快来进行实验吧!11、学生实验并公布结果。12、看着实验记录,你们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啊?(板书:把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后,坚直方向的承受力增大了。)仔细观察一下你们的结果汇总表,哪种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最大?1

6、3、小结:同学们真厉害,轻轻松松地将一张薄纸一折一弯,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它的承受力就增大了!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还发现薄材料折叠和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大小也是不相同的。三、体验薄形材料变形后的承受力1、谈话:刚才大家研究得非常投入,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出示纸杯)问:这是什么?生:纸杯2、如果踩上去会怎么样?生:纸杯坏了3、老师有办法让纸杯不坏,信不信?生:信/不信4、谈话:看好了,请一个胆大的同学上来,让他站到板上(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看仔细了)5、小结:纸杯坏了吗?纸杯的力量大吗?现在,我们亲眼看到了把纸弯曲后它就具有了神奇的力量!四、科技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

7、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通过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大纸的承受力,同一种材料,改变成不同形状后,它们的承受力的大小也有所不同。看看图片中的物品,你能说出他们是根据什么道理做成的吗?(图片出示瓦楞纸,)五、练习六、总结拓展总结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交流大自然真是一位伟大而又富有艺术的雕刻家,她把许多生命赋予各式各样的形状,希望大家能够细心观察,去探索发现身边的生命体为什么要形成现在的形状,好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