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b卷)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b卷)

ID:8689732

大小:10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5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b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综合题)、第Ⅲ卷(作文题)三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29分)一、语言积累及运用(本大题共11小题,1~4题每小题2分,5~11题每小题3分,共2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污垢(ɡòu)嗤笑(chī)花蕾(lěi)波光粼粼(lín)B.褒贬(bāo)崭新(zǎn)嬉闹(xī)衣衫褴褛(lǚ)C.恣睢(zì)折本(shé)殷红(yān)参差荇菜(xìn)D.埠头(bù)栈桥(zhàn)绾结(wǎn)言简意赅(hài

2、)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修身     要决     歇斯底里     根深蒂固B.模式     商酌     对答如留     地灵人杰C.陨落     惘然     文采藻饰     唯唯连声 D.煞白     抽噎     起成转合     袖手旁观3.根据句意在横线上依次填充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知识,使自己______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A.吸收学识创造性B.汲取学问创造C.吸收学问创造性D.汲取学识创意

3、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如何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的讨论。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C.经过我再三解释,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D.只有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就能保证钢铁基地征地工作顺利进行。5.阅读《雨说》选段,选出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3分)雨说(节选)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别关起你的门窗,

4、放下你的帘子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A.第一节诗句写出春雨步履轻盈,润物无声的特点。B.划线诗句将春雨描绘成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寄托了诗人对中国大地的儿童的关爱之情。C.诗歌主要运用了拟人、夸张、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写出春雨来临时的情形。D.这首诗歌应用轻柔、亲昵而恳切的语气朗读。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1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6~8题。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

5、。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6.对以上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些人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创造力是伟人才具有的。B.创造力究竟是怎样形成的。C.区分一个

6、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D.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你一定会拥有创造力。7.对以上两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道理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事实论证8.下列观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B.要有创造力,就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去探索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D.创造力并不神奇,但无论怎样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拥有它。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7、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对上文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者作法在先没有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10.“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句式特点是()(3分)A.宾语前置B.判断句C.介词结构后置D.定语后置11.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