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

ID:8707809

大小:4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05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练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练习一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5、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⑴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⑵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    ⑶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   2、教学第二部分:    ⑴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    ⑵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⑶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

2、?为什么会生动有趣?⑷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   3、教学第三部分:    ⑴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    ⑵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⑶师生评议,师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⑴自由认读。    ⑵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⑶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⑷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

3、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2、积累:    ⑴练习背诵。    ⑵集体练读、练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⑵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    ⑴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⑵师小结。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⑴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⑵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⑴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

4、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⑵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⑶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⑷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3、评议小结。练习二教学要求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诵读与欣赏:了解《夏日绝句》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3、写好钢笔字: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4、口语交际:引起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点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

5、的:1、语文与生活:认识农具,了解他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2、诵读与欣赏《夏日绝句》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认识农具1、你见过哪协农具?能说说他们的名称,样子及用途吗?2、出示文中的农具图片,认一认,并将名称与图片相连。3、交流,读准每一种农具。二、弄清农具用途1、你知道这些农具的作用吗?查查字典,写下他们的用途。2、交流。木犁: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古时用畜力牵引。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便有关于犁的记载。木犁的下端有用来翻土的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称作犁铧。犁铧的上方一般有用来把犁起的土翻到一边的犁镜。木犁后端竖起弯曲的木柄可供人手扶,掌握方向。有铁齿,木齿

6、或竹齿。耧:播种用的农具,耧为三脚,前方有牲畜牵引,后方有横木扶手由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同时能够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有的地区称耩子。镰刀:由刀片和木把构成,有的刀片上带有小锯齿,是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锄头:松土和除草用的农具,上有竹竿为柄,下有平刃铁器。三、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1、指名读题。2、自由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再交流。3、判别加点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耕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间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种:播种,与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4

7、、小结后齐读诗句。四、诵读和欣赏1、读题,明确要求。2、根据课后注释正确的朗读全诗,借助注释体会诗的大致意思。3、介绍李清照及其生活的时代背景。1129年,李清照与丈夫照明诚由江宁乘舟去芜湖,途经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李清照的人生观,是她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感叹,也是对南宋统治者强烈的讽刺和谴责。4、再读诗句,了解四楚霸王项羽,体会诗句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5、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