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rar

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rar

ID:8744932

大小:242.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4-06

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rar_第1页
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rar_第2页
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rar_第3页
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rar_第4页
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rar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 文言文.rar》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2011届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2011·朝阳期末考】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齐宣王 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

2、。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 力也。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欤?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下通其流,至圣明 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 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

3、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子。”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注】①斶:读chù。颜斶,齐国隐士。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贵士之力也      贵:以……为贵B.是以君王无羞亟问       亟:多次C.寡人自取病耳      病:缺点D.言要道已备矣    备:详尽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B.何不吉之有哉四境之内,莫不

4、有求于王     是以明乎士之贵也C.君子焉可侮哉      D.制则破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金就砺则利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受齐王的奴役B.倨慢骄奢,则凶从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C.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因此侯王自称孤、寡,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D.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B.颜斶认为,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必是崇

5、实际而不求虚名者。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D.颜斶以璞自比,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6.C(病:不愉快)7.B(A代词,没有谁。B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的。C代词,怎么。D副词,就)8.A(“甘受齐王的奴役”应为“甘心为齐王服务”)9.D(“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与文意不符)【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

6、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话,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心为大王服务,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称作匹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们治国)贤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尚存)三千。到了现在,面向南方称王的,才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难

7、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造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在统治地位,(却)没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举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以此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扬名立功的,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虽然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