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新沪粤版《11.1从闪电谈起》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2008新沪粤版《11.1从闪电谈起》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

ID:8747815

大小:2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6

2008新沪粤版《11.1从闪电谈起》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_第1页
2008新沪粤版《11.1从闪电谈起》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_第2页
2008新沪粤版《11.1从闪电谈起》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_第3页
2008新沪粤版《11.1从闪电谈起》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8新沪粤版《11.1从闪电谈起》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8新沪粤版《11.1从闪电谈起》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⑵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⑶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过程与方法⑷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有:摩擦起电及其原因,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放电现象,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对于本节的教学内容,《课标

2、》没作要求,但是从电学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的体系来看,静电是学习电学的基础。因此,要使初中学生对电学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有必要以简单的静电现象作为学习的起点。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般不太明显,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不大,所以本教材并没有像传统教材那样直接学习摩擦起电,而是从神奇的闪电现象切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浅入深,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认识两种电荷,最终揭示闪电的奥秘,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初步搞清静电现象的“来龙去

3、脉”。另外,本节教材介绍了静电现象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的联系,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这是也与传统教材不同的又一特点。本节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本节教学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做好静电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3.教学建议本节是学生学习电学的第一课,设计一个精彩的“引入”,能够使学生对电学保持浓厚而持久的兴趣。下面提供几种引入方法,可供参考。结合生活实际引入: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有哪些电器,然后列举自己家里有哪些电器,再想一

4、想电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哪些应用(可提示学生联想工农业生产、通讯、交通运输等)。教师还可以反过来提问:假如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不方便?让学生通过列举大量事例,体会到电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引入:可收集一些与电有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如:发电厂,高压输电线路,城市夜晚华灯齐放、万家灯火的场景,工厂里机器轰鸣,铁路上电力机车在奔驰,手机、电话等各种通讯工具,电视、电灯等各种家用电器,用电器里面的电路板,放大的集成电路,以及电闪雷鸣、“女孩头发竖起来”的录像片……历历在目的实际场景,把学生带入“电”的世界。教师直接用“开

5、场白”引入:漆黑的夜晚,电灯为我们送来光明;寒冷的冬季,空调使室内温暖如春。饿了吗?电磁炉烹制的佳肴香气扑鼻;渴了吧?电冰箱冰镇的饮料清凉可口。打开电视,世界风云尽收眼底;轻点鼠标,天涯海角近在咫尺……电,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现代社会已离不开电。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走进电的“王国”,探究电的奥秘。图11-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如:⑴拿一个电动玩具汽车放在讲桌上,闭合开关,玩具车立刻运动起来,而且有声、有光,非常“好玩”,教师问:谁推动了这辆“汽车”?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取出其中的电池并展示。⑵展开一张报纸,把报纸平铺

6、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⑶取一个吹足气的气球,用毛皮(或羊毛衫)在气球上摩擦后,将硬纸板放在气球上方,气球竟不会掉下来,它紧紧跟着硬纸片移动,像被粘住似的。⑷将一金属板与起电机的一个电极相连(如图11-1),在金属板上撒一些彩色纸屑。摇动起电机后,可以看到金属板上的纸屑突然向空中飞散开来,而且落回金属板上的纸屑又会继续被抛向空中,犹如天女散花。实验后告诉学生:这些现象都与“电”有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有关电的知识。电是什么

7、可先让学生回忆闪电的情景(或投影出有关图片、播放录像),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引导: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这节课我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逐步解开电的奥秘。“活动1”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该活动取材方便,简单易行,应当让学生人人动手,进行实验。对于各组的实验器材,课前教师要亲自试验一下,要保持所用物品的干燥(可事先把有关物品放在阳光下晒,或用电吹风的热风挡吹),以确保学生实验成功。实验后,让学生谈谈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指出: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摩擦可以使物

8、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可以向学生介绍人们认识静电现象的一些科学史料(参见本章课程资源之“人类认识静电的历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或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丰富学生对“摩擦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