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长宁区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0.4)

2010长宁区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0.4)

ID:8756636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6

2010长宁区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0.4)_第1页
2010长宁区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0.4)_第2页
2010长宁区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0.4)_第3页
2010长宁区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0.4)_第4页
2010长宁区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0.4)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长宁区第二学期九年级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10.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初三语文质量检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雪尽马蹄轻(《观猎》)2.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4.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一剪梅》)5.坐潭上,,寂寥无人。(《小石潭记》)6.,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

2、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7.“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和,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3、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上文选自《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文描写山水之美,为后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了铺垫。B.本段文字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显得亲切自然。C.

4、本段主要介绍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得名由来以及醉翁之乐。D.本段文字采用了由大到小,层层推进的写法。(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乃命羿曰(

5、)(2)更射之,又不中()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14.文中有一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2分)15.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冯骥才  ①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了。每入腊月,春运有如飓风来临,很快就势头变猛,愈演愈烈;及至腊月底那几天,春运可谓排山倒海,不可阻遏。每每此时我都会想,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种一年一度上亿

6、人风风火火赶着回家过年的景象?  ②我们一直把春运当作一种客运交通的非常时期,并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殊的交通狂潮,春运的任务只是想方设法完成这种举世罕见的客运重负。可是,如果换一双文化的眼睛,就会发现,春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③前些年在火车站碰到的一个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大约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吧,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子赶火车回家。火车马上要开,车门已经关上。这男子急了,大概他怕大年夜赶不回去,就爬车窗。按常规,月台上的值勤人员怕他出事,一

7、定要拉他下来,车上的人一准也要把他往外推。但此刻忽然反过来,车上的人一起往窗里拉他,月台上值勤人员则用力把他推进车窗。那一刻,车上车下的人连同那中年男子都开心地笑,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为什么?因为人们有着共同的情怀——回家过年。  ④为此,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合家团聚吗?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⑤春运是近二十年出现的最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民间文化是生活文化,它往往从生活的形态而非从

8、纯文化的形态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不会一下子认识到春运的文化内涵。  ⑥由此,我想到前些年每逢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