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应试指南资料

高考语文应试指南资料

ID:8766159

大小:4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4-07

高考语文应试指南资料_第1页
高考语文应试指南资料_第2页
高考语文应试指南资料_第3页
高考语文应试指南资料_第4页
高考语文应试指南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应试指南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应试指南六月——一个放飞梦想的季节,一段燃烧激情的岁月,我们期待已久,我们准备得太多太多,面对第一场——语文高考,又该如何从容走过?乒坛名将邓亚萍说:“平时练技术,比赛看心理;七分靠水平,三分靠发挥。”应战语文高考也是如此。我们就该以饱满的情绪、坦然的心态走进考场。此时,一方面我们要激情似火:有跃跃欲试、一展身手的渴望,有轻松上阵、考出水平的兴奋,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的机智与敏捷;另一方面我们又该是“心止如水”:考场变了,人群变了,气氛变了,其实,考试没有变,它还像平时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一样,只要我们沉着应对,语文高考宛如平常一首

2、歌;考题材料可能有些陌生,难题总会是有的,但只要我们冷静应变,拿到我们该拿的分,我心便可无悔。语文高考,内容强度较大,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又是第一门,它不仅是知识能力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应考心理、应变能力、应试策略的竞争,下面我们按应试时段、不同题型对同学们作一些具体指导:一、开考前5分钟1、发卷前,请首先暗示自己:这只是一次平常测验!我自信,所以我成功!2、接到试卷,请不慌不忙地在规定处按要求写上姓名、填涂考号、贴好条形码,然后检查试卷、答题卡是否有缺漏、破损情况。3、接下来快速浏览全卷,大体弄清试卷的板块结构、各种题型,此时切忌一边看题

3、一边急着抢时间考虑答案,因为你不能指望哪道题可以一眼看出答案。相反,大家可以抱着欣赏的态度,看看第一大题是否考察我们复习过的语音、字形等几个语基点,社科文、文言文阅读选的是怎样的题材内容,诗歌鉴赏在考察什么,现代文是什么性质的文章等等,就像平时的阅读欣赏一样,只看题型与大致内容,如果正是自己熟悉喜欢的,那就更好。对于作文,无论是什么题型,无论是否熟悉,都不必深想,要相信自己一定有话可说,一定可以写好。这样大体浏览一遍,心情就会慢慢放松,等到答卷铃响,就可集中精力答卷。二、开考后30—40分钟1、开考后首先集中精力完成客观选择题(一至三题),时间不

4、少于30分钟,也不能多于40分钟。做选择题力避两种倾向:一是一味抢时间、求速度(平时测验中有些同学就只用了20多分钟),这样势必导致审题不严,思考不周密,从而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二是速度过慢,太过谨慎小心,甚至反复徘徊不敢选。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只要你明确考察意图,据熟点迁移,冷静比较。因为你必须着眼全局,保证完成全卷。2、选择题审题要细,一定要看清选是还是选非,可以在题目的“正确”与“不正确”等这样一些字眼上加上着重号。3、做选择题要有一次成功的意识,既注意考点设置,又要凭借语感,如有二选一时干扰性极强的情况,也一定要在认真辨析的前提下,定下一个预

5、选答案,这时可在题号前打一个问号,以备做完后有针对性地检查。4、选择题每做一题,必须在题号前写明答案,切忌在选项上打“√”,这样可能导致填涂失误;也不要选定一个便手忙脚乱在卡上填涂一个,这样会阻碍思维。5、选择题全部做完后,便集中时间填涂答案,要注意:首先在所选答案的方框内一次性做好记号,如打小“√”,或者涂黑点,并按题号再一一核对无误,然后一次性按要求规范填涂。选择题各题应试技巧如下:(一)语言基础1、语音、字形题,用大脑屏幕上显示的读音和写法去检查试卷上所写的读音和写法,而不是相反。如果先看试卷上的,有时对的都像是错的。大家常常有这种感受,某

6、个字自己读、自己写绝对不会读错、写错,但写在试卷要自己判断就拿不准。如果把比照与被比照的位置换一下,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判断句子中有无错别字,要迅速扫描句子,找到关键词,在关键词中重点考查关键字,比如“针砭”的“砭”、“谈笑风生”的“生”、“风声鹤唳”的“唳”。如果实在不知选哪项了,可参考下面一些方法。读音越是最平常、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有可能是错的!形声字的注音如果与其声旁相同,十之八九有问题。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错别字可多分析词义,比如“针砭”“病入膏肓”“一筹莫展”“英雄辈出”;也可分析一下结构,比如

7、“文过饰非”“胸无城府”。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2、词语填空不要老盯着一个词的使用,要很快把所有的空都看完,要综合起来考虑,先把最有把握的那个词定位。对于拿不准的,可以想一想同义词辨析的六个角度:词义的轻重(轻视、蔑视)、范围的大小(边境、边疆)、褒贬语体色彩(父亲、爸爸)、搭配对象(截止、截至,起用、启用)、词性异同(偶然、偶尔)。有时还要考虑词和短语,比如“自愿”“志愿”。3、成语重点考虑色彩、对象是否正确,是不是同义成语的误用,特别要考虑适用对象,比如“震耳欲聋”“振聋发聩”“危言耸听”“骇

8、人听闻”之类的。“振聋发聩”是形容某一观点、某一看法的警醒作用的,“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大的。如果你觉得错,那么就应该问一问自己:这个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