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ID:8769015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7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_第1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_第2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_第3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_第4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大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我爱语文欢迎您http://www.52yuwen.com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正当防卫/安步当车躯壳/地壳咸与维新/参与差别/误差B.暴殄天物/恬不知耻提炼/提防强词夺理/强制袅娜/挪动C.擢发难数/数见不鲜横祸/蛮横锲而不舍/惬意怄气/枢纽D.光风霁月/按图索骥喧哗/寒暄匹

2、夫之勇/纰漏角力/角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惹是生非陷井流水帐青睐B.山清水秀文身明信片城垣C.急功进利沮丧哈蜜瓜脉搏D.委曲求全撕打水龙头经络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结果是一篇篇美文被肢解,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D、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阻力

3、,我一定鼎力相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对高地价及高房价的调控,在整顿土地市场的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从饱受争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手了。新的土地政策能否严厉执行,必将对楼市泡沫形成打压之势。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C.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鹤岗发生矿难,这起矿难被视为近两年来最严重的矿难。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4、D.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朦胧之美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仙

5、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6、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5.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C.“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

7、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6.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而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7.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

8、发生的原因。 C.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