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

ID:8777322

大小:71.0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4-07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_第1页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_第2页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_第3页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_第4页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成语备考:成语故事汇编一朝之忿 樊迟跟随孔子在天坛下散步,问孔子:“请问老师:如何能提高道德修养、去掉恶念、辨别迷惑?” 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做事,后考虑个人得失,不就能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吗?时常反省自己的过错,而不是去指责别人,不就能去掉恶念吗?由于一时的愤怒,克制不了自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不是很迷惑吗?” “一朝之忿”比喻一时的气忿。 (出自《论语》) 隔岸观火 乾康和齐己都是唐朝的僧人。 齐己在湘西道林寺时,乾康前去拜会。门人说:“和我师父交往的都是会作诗的人,请作一首绝句作为门剌。” 乾

2、康说道: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全诗大意: 隔岸红尘中的人忙得风风火火, 山中寺门前的人待人冷冷冰冰。 煮茶的童子请不要再难为我了, 你就说门前到访的是个穷和尚。 齐己听了大喜,每天都把乾康待为上宾。 人们从中引申出成语“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别人忙碌,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帮助,在一旁看热闹。完全是另外的意思。 (出自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原文]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毋攻人之恶,非修慝

3、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言?M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司马迁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为什么赵简子能安抚赵地的人,而使晋国的人来投奔。” “一狐之腋” 比喻珍贵的东西。 (出自《史记•赵世家》) 钟鸣漏尽 田豫是三国时渔阳郡人。

4、 田豫帮公孙瓒守东州县时,公孙瓒的部将王门背叛公孙瓒,为袁绍率领一万人来攻取东州。大家都很害怕,准备投降。田豫登上城楼对王门说:“你受公孙将军厚待而离开他,一定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今天却回来为贼人出力,由此可知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即使只有提瓶打水才智的人,也知道守护自己的瓶子。我已经接受了公孙将军的任命,你为什么不马上来進攻?”王门羞愧的退走了。 田豫到南阳任太守。先前,郡里人侯音作乱,率领数千人在山中作盗匪,成为南阳的祸患。前任太守收捕了侯音的党羽五百余人,上表奏请全部处死。田豫召见那些囚犯,向他们表达朝

5、廷的宽厚,给他们自新之路,打开刑具全部释放。山里的盗匪知道了,一天之内便都散伙了。田豫上表奏明这件事,朝廷大加赞赏。 田豫70岁时,朝廷升他为中郎将,领并州刺史。田豫多次请求退职,朝廷认为他身体很好,不同意。田豫说:“过了七十岁还占据着官位,就像滴漏(滴漏,古代夜间计时器)已经漏尽,晨钟已经敲响,却还夜行不休,这是对百姓在犯罪啊。”最终辞去了职位。 “钟鸣漏尽”指深夜。也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出自《三国志•魏书•田豫传》) 求仁得仁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今河北省)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想

6、立叔齐为太子。他死后叔齐想把王位让给兄长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 于是逃走了,叔齐觉得自己不应该继承王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推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后来伯夷、叔齐听说西岐(今陕西岐山)的西伯昌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长途跋涉来到西岐。此时,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即位了,追认西伯昌为文王,带着文王的棺木,向东方?M军准备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不赞成这种以暴易暴的做法,拉着周武王的马缰绳劝他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朝的臣子却要讨伐君主,这叫做

7、仁吗?”周武王不听。周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伯夷、叔齐不愿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西)里挖野菜,后来就饿死了。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们是古代的圣贤。” 子贡问:“那样的圣贤却被饿死了,难道他们就没有什么怨言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最终得到仁德,他们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求仁得仁”指追求仁德而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得以实现。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和《论语•述尔》) [原文](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

8、:“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一失足成千古恨 明朝的唐伯虎出生在江南一个富商家庭。 年轻时,唐伯虎无所事事,和人纵酒游乐,经过好朋友的规劝,于是唐伯虎祝闭门苦读,经年累月。16岁时唐伯虎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案首。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高中解元(第一名)。正当唐伯虎积极准备来年的京城会试(?M士考试)时,却飞来横祸:在这次乡试中,有人事先经过贿赂,得了试题,事情泄漏后,考官被罢免,无辜的唐伯虎受到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